来自农业部的最新信息显示,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这意味着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这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成为近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对于保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意义重大,也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政策与投入的作用功不可没。回顾今年全国粮食生产,虽然经历了年初南方持续低温阴雨、东北和西南秋冬连旱、黄淮地区严重夏旱、多次强台风的气象灾害,以及江淮小麦赤霉病、东北华北黏虫等生物灾害,但最终实现了稳定发展。这是政策与投入、科技支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行政推动等多种要素聚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持续的稳粮政策与不断加大的投入力度。
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9个“一号文件”,始终把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财政支持农业生产支出逐年增加,2008年为2260亿元,2010年为3164亿元,今年增加到4724亿元。其中,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四补贴”2008年为1030亿元,2010年1335亿元,今年增加到1628亿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大幅增加投入的同时,中央财政着重加强执行管理,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时调整和增加安排救灾和扶持农业生产支出,为粮食增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财政首次在去年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同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增强了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巡视员何才文介绍,今年稳粮政策之多、力度和含金量之大、针对性和时效性之强,为历年少有。中央财政先后两次拨付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资金共计33.15亿元,对小麦
“一喷三防”、东北水稻大棚育秧、抗旱“坐水种”、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稻稻油”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和西南玉米覆膜种植等六项关键技术予以补助,突出以科技为核心支持农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去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首次超过1万亿元,今年比上年又增加1868亿元,这让我们看到了国家要继续把‘三农’问题放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位置的决心,从各方面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
尽管“九连增”的粮食生产新高度已经奠定,但从总体看我国粮食供应仍处在紧平衡状态,生产基础还不稳固,仍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宋洪远认为,要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宏伟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这些年来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包括价格政策、补贴政策等,而且要进一步强化这些政策,补贴的总量应当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