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十二五”期末直接融资比重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40%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最新一期的《行政管理改革》撰文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得到市场积极回应,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市场运行质量日趋改善。市场的价格结构、融资结构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他还指出,争取“十二五”期末直接融资比重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40%。
郭树清介绍,2012年以来,证监会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方针,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使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服务经济转型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深入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二是稳步实施退市制度改革,三是不断健全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四是大幅降低市场费用,五是加快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六是积极推进债券市场规范发展,七是主动做好长期资金的衔接和服务工作,八是鼓励和支持市场机构创新发展,九是大幅提升市场法制和诚信水平;,十是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对外开放。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措施得到市场积极回应,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市场运行质量日趋改善。”郭树清称,比如,股票定价约束机制逐步增强,股票债券比例失调问题有所缓解,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总之,市场的价格结构、融资结构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郭树清介绍,自1990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设立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风雨兼程,快速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走完了成熟市场200多年的路程。
从股票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股票总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到2012年6月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2444家,总市值22.6万亿元。从债券市场看,2011年底中国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也位居世界第三。2012年6月底,全国债券市场托管量达到23万亿元。从期货市场看,除原油外,国际市场主要商品期货品种基本都已在我国上市交易,金融期货也开始起步,市场规模在世界名列前茅。
对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郭树清也进行了阐述,如资本市场的自身结构不平衡,这首先表现为股票债券比例失调,其次是股价结构不平衡。此外,投资者结构也很不合理。
郭树清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市场的波动和震荡幅度比较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为居民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相对匮乏、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比较大等。
对于发展完善资本市场,郭树清认为这对中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首先,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资本市场;其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离不开资本市场,必须紧紧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各种形式的股权基金、风险投资,“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金融服务;再次,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资本市场;最后,改进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离不开资本市场。
与此同时,郭树清还就“十二五”规划及未来长远发展目标进行了阐述:
社会融资结构全面优化。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争取“十二五”期末直接融资比重能够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30%-40%。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金融结构基本平衡。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得到增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显著提升。
市场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资本市场工具全面发展,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和平衡,金融产品更加丰富,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和高效,逐步形成多层次、高效率、全覆盖的市场体系,能够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市场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争取到“十二五”期末,能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现代财富管理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机构投资者成为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投资主体。上市公司治理健全、运作规范,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市场更加开放和更为包容。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资本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市场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三公”原则得到切实维护,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市场运行更加稳定,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各类市场创新活动拥有更多的发展和弹性空间。
“经过更长一段时间,譬如10到15年时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逐步建成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规模到结构,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熟资本市场,一个体系结构合理、运行机制完善、功能充分发挥的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郭树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