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遭"反垄断"诉讼 中国企业走出去"被关注"成常态
2012-10-17   作者:廖飞  来源:新华网
 
【字号

    频繁“被关注”的中国企业再次被盯上了,这次是被破产企业起诉。专利诉讼、双反调查、反垄断、国家安全调查……中国企业在自身实力壮大的同时频遭“关注”,专家认为,企业需要顺应全球化思维,更好地学习如何扮演全球化下的跨国企业。

    中国企业走出去频遭“关注”

    10月13日,Solyndra公司在美国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这家2011年9月份破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商声称这些公司的垄断行为给它造成了15亿美元的损失。
    算上这次“反垄断”诉讼,仅在10月上半月,中国企业走出去就遭遇四次障碍。
    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称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在美的经营、投资活动构成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警告所有美国公司不要与这两家公司做生意;10月12日,该委员会又对外宣布,将对华为和中兴展开新一轮调查。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补贴政策,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将会越来越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冯鹏程表示,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在产品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甚至封杀中国企业的现象已越来越多。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孙开友表示,阻挠中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通常会从保护知识产权、反倾销、反补贴、反垄断、国家安全、融资合规等方面着手。
    以美国为例,阻挠中国企业主要有三大手段。一是专利范畴的“337调查”,2002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二是以“公平贸易”名义对中国企业实施“双反”措施,这类措施主要针对光伏等高科技企业;最后就是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抵制中国企业进一步进入美国市场,如目前的对中兴、华为安全调查以及2008年美国阻止华为和贝恩资本对3COM的联合收购。

    全球化升级过程中的阵痛

    中国企业走出去频遭阻挠,源于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升级。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丁杰表示,一方面,中国企业从简单的全球加工工厂升级成为设计、研发中心,在价值链上越来越高端,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变得直接;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在经济低迷情况下,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制造业回流成为主要诉求,叠加美国大选等政治因素,外部环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较为不利。
    冯鹏程表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中国企业的制裁多年来没有停止,这些动作背后的本质,还是在为其国家战略服务,保证经济繁荣,维护国家安全。
    “这是中国企业从半全球化向完全全球化阶段升级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阵痛。”丁杰说。事实上,受到这种待遇的并非只有中国,上个世纪日本汽车和电子产业发展迅猛,美国当时也对日采取了严格的进口配额等措施。
    专家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被关注”将成为一种常态。

    企业亟待培养全球化思维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享受全球化获得好处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全球化思维。
    冯鹏程表示,企业需要抓紧学习全球化规则,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商业文化,以美国为例,企业受到调查可以通过参加国会听证,积极应诉,即使不能获胜,但也可以争取一些政策以及获得公共舆论的支持。
    “中国是遭受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然而,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应对双反诉讼或者337调查的能力和经验都还很欠缺。”孙开友认为,对于一些专门以诉讼争取赔偿为目的的外国企业绝对不能息事宁人,这样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针对中国企业提起类似诉讼。
    关键的是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思考如何成为合格的全球化跨国公司。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需要将“双赢”当做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来执行。
    丁杰认为,中国企业过度注重中国本土思维而缺乏全球化视野,在对外销售产品及对外投资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使部分国家误认为中国的产品是倾销产品,中国的投资只是为了获得当地资源。
    专家建议,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内部建立更加透明、适应全球化的管理体系,对外树立共赢的正面企业形象,雇佣本地员工,参与慈善事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利用海外的媒介资源和方式展示企业形象。
    此外,中国企业还应该学习国外企业组团结盟的经验,以商业联盟的形式,一方面对当地政府进行公关并形成和谐的交流机制,为中国企业在当地寻求宽松的合作环境;一方面出面协调联盟中的相关企业参与诉讼,抱团应对花费巨大且过程复杂的诉讼过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贸易保护”抬头 中企“走出去”要更为灵活 2012-10-11
· 那些“走出去”的害群之马 2012-09-28
· 中国银行业四步曲“走出去” 2012-09-24
· 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需面对多项现实“困难” 2012-09-11
· 审批复杂涉外限制 多部门酝酿新政支持民企“走出去” 2012-09-1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