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今年7月4日投产,目前已经实现安全运行100天。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5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最大不等于最强,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如何才能在实现国产化的同时,拿到最多的订单? 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国的水电装备进入完全了自主时代。从主要采购外国厂商的技术设备,到实现机电设备的全面国产化,我国企业用7年的时间,跨越了与欧美企业30年的差距。 三峡集团机电工程局局长张成平说,在三峡论证的初期,我国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能力仅仅停留在30万至40万千瓦级,可是现在却换了一片天。 张成平:从三峡工程以后,我国水轮机组的制造能力,从30几万一下子跳到70几万,80几万,到百万了。所以说,能力提高很大。 东方电气水电机组产量、制造能力,已经连续8年世界第一。东方电机董事长斯泽夫说,现在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企业,具备了走上行业“前台”的实力。 斯泽夫:上70万的机组,60%都在中国,而60%主要是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制造的,具备了大踏步走出国门的条件。 水电是清洁能源,而且上网电价比火电还要便宜,水电企业已经把目光从国内投向了国际市场。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说: 曹广晶:在国际上,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提倡低碳经济,提倡绿色能源,提倡可再生能源,国际上,像东南亚、非洲、南美,市场空间还非常大。 现在中国水电在设计、设备制造以及产品价格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曹广晶提醒,中国水电企业要“走出去”拿国际订单,还得讲究策略。 曹广晶:人家把资金、设计、规划都准备好了,仅仅是施工、招标,那竞争就会非常激烈。我们现在提倡大家编队出海,全产业链集成竞争。 这个提议也得到了东方电机董事长斯泽夫的赞成。 斯泽夫: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应该学会联合走出去,编队走出去,各自承担风险,总比各自单打独斗要好得多。 水电联合出海的模式已经初步成型,现在凡是国内水电建设企业在国外中标,大部分都采用哈尔滨电机和东方电机的水电机组,国内的变压器、开关等电力设备,也跟着开拓了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