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学者莱斯特·布朗撰写了一部书,书名是《谁来养活中国》。在书中,布朗预测中国粮食在未来30年内将出现全局性短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今年有望实现“九连增”。中国人确保自身粮食供给的事实成为对布朗最有力的驳斥。
而事实的另一面则是,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更是粮食消费大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受资源条件、粮食生产能力、种粮积极性以及国际生产市场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紧平衡压力依然很大。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2012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合作社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其根本就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组织起来力量大
10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自立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大会。他提交的一份有关卫生领域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而作为一名当年的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几十年的安徽农业大学教师,张自立谈兴最浓的还是农业话题。聊到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张自立先给记者讲了一个他调研中遇到的个例——安徽长丰县豸铺农作物病虫害机防合作社。
这家成立于2007年12月的合作社,从当初的15人如今已经发展到289人,拥有的机械设备,也从当初的5台机动喷雾器,增加到198部,统防统治的面积,从2010年的17.5万亩次,到今年8月末,增加到28.7万亩次。如今合作社不仅服务本乡镇,服务能力还延伸到附近的吴山、水湖等乡镇和淮南曹庵、寿县小甸等地区。在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乡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活计不仅没有落下,靠着合作社的组织力量,专业化防治效果还比农民自防区提高了50%,每亩多挽回损失10%。张自立和农民一起算了一笔账,专业化防治每亩减少防治次数2次,每亩减少药剂和防治用工成本30元以上,每亩共计节本增效150元以上,按每种作物一个生长季防治病虫害三次计算,2010年、2011年防治40万亩次,就为农民节本增效近2000万元,同时还促进了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这位经常和农民、土地打交道的教授,眼下正在亳州、合肥等地的几个县做有关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调研,在他看来,和原来农民在农技站指导下一家一户做病虫害防治相比,豸铺农作物病虫害机防合作社已经进入社会化服务范畴,承担起植保功能和管理机械化职能,让农民自己带着技术干活,防治效果好了许多。
张自立说,像豸铺农作物病虫害机防合作社这样的种粮合作社,属于横向、专项的合作社,好比一个“庄稼医院”,对各种农作物遇到的病虫害提供防治服务。一些村庄的农民用水合作社(比如水库上下游用水合理调配等)、机械合作社、水利合作社、植保合作社等,都属于这样的类型。此外,还有一种合作社,则提供纵向支持,围绕某一个农作物,比如水稻、玉米等,提供全程服务。
而这些合作社共同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经营,让农民在组织上有一种合作化的机制,让农业走向了产业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陈洁主任和谭智心博士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数量庞大的农民是支撑我国这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大量的农产品正是由这些分散的农户生产出来的。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体呈现多元化情况,其他主体发展较快,但小农户仍是主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情况普遍,今后一个时期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十分突出。所以推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根本体现,是农业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陈洁和谭智心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正成为农村组织制度创新的一个突出亮点,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出现,弥补了以往小农户分散经营、无力抵御市场风险的不足,使得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得以推广,降低了农业投入成本,提高了科技含量,实现了规模经营效益。
陈洁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浙江省瑞安市篁社粮友农机作业合作社,实行从播种到收割一条龙标准化作业,种植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每亩比传统种植生产成本减少100元,亩产平均增加50公斤,既节本又增收。
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提升了现代农业整体水平。谭智心说,全国95%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在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铺,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种植总面积达11300亩,2010年五十铺乡与山西屯玉种业、四川稼兴种业签订了12000亩的良种繁育订单,依托合作社充分发挥统一服务的功能,不仅使小麦产量提高了10%左右,价格也提高了15%以上,平均亩产增收200元左右。
合作社另外一个“关键”好处,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户分享加工流通领域的增值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在调研中,他们了解到,河南省安阳县科丰粮食种植合作社,主要经营小麦和玉米。几年来,合作社成员发展到700多户,2011年小麦收入900多万元,社员比未入社农民每亩增收200元。
种粮积极性最重要
据农情调度和有关专家分析,今年秋粮面积增加,长势均衡,穗数、粒重等产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区近期不发生严重寒露风,秋粮将继续增产,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分析之前的“八连增”,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幅最大的时期之一。特别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这些喜人成绩背后,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成为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陈洁说,十六大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框架,针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在一系列明确重粮导向、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物质要素条件、确保粮食价格稳定提高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焕发,粮食生产快速发展,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强有力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是确保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的重要原因,对维持粮食连年增产的局面至关重要。
因为能直接带动农民走向富裕道路,成功的合作社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陈洁、谭智心分析说,当前我国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比较普遍。一是合作社的规范运行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合作社民主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往往是大户或发起人说了算,一些合作社有名无实、有组织没活动,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二是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人才,特别是合作社理事长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市场意识也不强;三是扶持力度不够,国家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很少,建设用地指标缺乏;四是登记不实,部分地区农垦职工创办合作社、合作社组成联合社或开展信用合作业务难以在工商部门登记。所以,未来粮食合作社的发展要坚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粮食合作社在发展中,除了依靠内生力量不断强肌健体外,还需要政府在引导农户规范流转土地、规范合作社登记注册、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鼓励扶持粮食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等方面,为合作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广大合作社社员而言,只有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坚定种粮信心,从而推动合作社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合作社的事业才能风生水起,才能更好发挥粮食安全生力军的作用。”
张自立则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物价的上涨,原先针对一家一户的种粮补贴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相比,对家庭总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补贴效应能否持续?”张自立认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种粮补贴应该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向粮食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等倾斜。同时,他希望借助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合作社会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而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后,也更需要合作社组织来支撑。”
他山之玉
近10年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的10年。据统计,中国目前农业产业化组织达28万多个,有1.1亿农户参与,直接吸纳农民就业5000多万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户均增收额由2000年的900多元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400多元。而农业合作社无疑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之一。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供的数字,供销合作社通过各种方式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超过10万家,入社农户1500多万户,分别约占全社会的18%和35%,其中实际出资入股的有6.8万家,入社农户1004万户。而和国外的农业合作社对生产的介入程度相比,我国农业合作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谭智心介绍,农业合作社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目前,合作社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日本,几乎全部农业生产者都加入了以供销为主的各类农业合作社,美国和法国农业劳动者的参与率也在80%以上,而德国则占到70%以上,美国30%以上的农产品、法国70%左右的谷物和猪肉、荷兰90%的牛奶、丹麦90%左右的猪肉和牛奶都是通过合作社销售的。瑞士、新加坡等国的消费合作社都已发展成为遍布全国的合作社连锁超级市场。
谭智心说,发达国家的粮食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由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合作社的法制建设。要保障粮食合作社的健康运行,立法必须先行。各国政府先后通过立法及一系列修正案,保证合作社合法地位和权益的实现。二是粮食合作社虽然有着独特的经济、社会价值,但其客观上存在着投资积极性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因而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采取税收、财政、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支持其发展。三是发达国家粮食合作社之所以成为粮食流通的重要力量,与农业利益集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就中国而言,由于农业利益集团的缺席,加强政府对粮食合作社的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中国也有必要采取政府推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鼓励其发展。”
10月13日,收割机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的稻田里作业。进入10月以来,我国“粮仓”黑龙江省遭遇多年未遇的极端天气,部分地区秋收进度偏慢。目前各粮食产区的相关部门正组织农民和种植户抢收、抢晒粮食,通过增加收割机跨区作业引入力度等方式,全力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