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012-10-15   作者:记者 王立武/合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今年“十一”“加长版”黄金周,全国各地旅游持续升温。华山、泰山等山岳景区接待量超过环境容量,长城、故宫等人文景观亦遭受十万游人“围攻”。各大景区游人爆满的同时,车辆和垃圾也同时“爆满”。
  休闲旅游也要提倡低碳,旅游黄金周也不能例外。专家认为,应加紧在公众中广泛树立低碳旅游的观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只有这样,我国旅游事业才能在低碳状态下科学发展。

  低碳旅游不容小视

  9月30日清晨,黄山景区海拔近1600米的玉屏环卫所环卫工人李培生,穿好工作服,带着安全绳及升降器材,拎着垃圾袋出门了。40多岁的李培生,每天要在台阶上走10多公里,弯腰近万次。
  据了解,“十一”黄金周期间,黄山一位环卫工平均每天捡40多袋垃圾,每袋约重5公斤。而最考验他们的还是清理悬崖下的垃圾。李培生告诉记者,“每次都要小心,稍有疏忽就可能丢命。”
  黄山巅峰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盛学峰说,旅游业虽然被称为“绿色产业”,但在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并不算低。游客出行要乘坐各种类型的交通工具,游客入住的酒店通常水电消耗惊人,旅游观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这些对碳排放的影响都不容小视。
  旅游业的碳排放有多少?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显示,旅游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专家认为,一向被认为是绿色产业的旅游业也应全面转型。要大力发展低碳旅游,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个环节来落实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毕竟,中国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已经伤不起了。

  做个时尚低碳旅游者

  10月3日,皖南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古城迎来了中欧友好协会的48位法国游客。黟县的初秋,天气晴朗,温度适宜,非常适合骑行。48位法国客人骑行在画里乡村享受着桃花源里的山山水水,品味着地方方言小调和小街古巷,不时停下驻足欣赏,并与当地群众交流。
  同在这一天,家住芜湖市的李先生一家三口来到黟县,全家的旅游工具是清一色的自行车。刚收割的稻田里,一座座谷垛散落在田野之间,别有一番乡村的气息。“我家里有汽车,但考虑到开车出去玩既停车难又费油。全家决定都骑自行车,游玩、健身一举两得。”李先生说,低碳旅游不但便宜,还能给旅行者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乐趣。
  低碳旅游是当下一个时尚热词,并已成国际旅游潮流。然而在国内,现实状况表明,低碳旅游目前仅仅停留在“个人超前行为”层面。
  专家认为,在多数旅游者认识中,低碳旅游目前仍然仅仅是一种理念,无非从自身做起,在景区骑自行车、爱护环境。其次,一提起低碳旅游,很多人会将其与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相混淆。实际上,生态旅游是“以享受生态环境资源为主要目的,兼顾环境保护”,低碳旅游也可以看做是生态旅游的一种,但是它的目的更加明确。
  低碳旅游会降低旅游质量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解。相比于走马观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强调体验自然、爱护自然、融入自然的低碳旅游,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上阵、返璞归真地享受自然的机会,更能体现旅游的真谛。

  低碳旅游,我们能做些什么?

  旅行是一个享乐的过程,为了减碳停止旅行活动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在旅行中可以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减少给大自然带来的伤害。从这个角度看,旅游者是践行低碳旅游的“主角”,而且,低碳旅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首先,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安徽新康辉国旅总经理叶伟民说,旅游者在一次旅游过程中,造成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环节是交通。乘私家车,人均每一百公里排碳约29.7千克(中等油耗私家车);乘飞机,人均每一百公里排碳约13千克;乘火车人均每一百公里排碳约1.1千克。
  游客出行,尽量采用最短的行程距离和最环保的交通方式。要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坐火车的不坐飞机、尽量减轻行李的重量;自驾游最好拼满一车人,实现能效最大化;不要驾驶大排量汽车远距离出游,到达目的地后尽量选择步行或租借自行车观赏景点。
  其次,酒店被公认为碳排放大户。黄山景区四星级狮林大酒店的测算数据显示:平均一个人在一家酒店住宿一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0至30千克,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60至180公里的排放量;普通居民一般一天用水100至300升,但星级宾馆用水则达到500至2000升。游客入住酒店时若能少换洗一次床单被罩,则可省0.03度电、13升水和22.5克洗衣粉,其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0克。
  业内人士建议,游客在酒店住宿,自带洗漱用品,不每天更换床单、3层以下走楼梯、淋浴时间不超过5分钟、尽量少更换浴巾毛巾、出门关灯、关空调等;自带餐具、水具,不喝瓶装水,食用本地应季蔬果等。
  “发展低碳旅游不能单靠公众自觉参与,更需要政府主导、企业行动。”盛学峰说,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旅游行业开发新的低碳环保旅游产品,动员和引导游客改变旅游消费方式,推动旅游各要素向低碳化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东风悦达起亚K2倡导“低碳节油”理念 2012-09-27
· 中国贫困地区低碳发展研究项目启动 2012-09-24
· 国务院设立“全国低碳日” 2012-09-20
· 跟名人一起“低碳” 2012-07-13
· 工信部将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2012-06-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