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同时,也正在挑起一些利益者的敏感神经。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8日发布报告称,中国通信企业华为和中兴通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美国政府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设备。
专家认为,此次美国拿国家安全作为挡箭牌的背后,实质上是担忧这两家中国企业会影响到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面对美国频繁舞动的“贸易保护”大棒,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战术,学会策略性的谈判,面对诘难积极应对。
美众院指控华为、中兴威胁其国家安全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日前公布调查报告草案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可能被用来针对美国民众进行间谍活动,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应避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设备,美国企业也应寻找可替代华为与中兴通讯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从2011年11月开始着手对华为和中兴通讯进行调查,理由是所谓“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将这两家公司售出的电信系统和设备变为在美国本土进行间谍活动的工具”。该项调查持续了近一年时间。
针对美国众议院的报告,华为和中兴通讯相继发表声明予以驳斥。两家电信设备企业均表示,美方的报告与事实完全不符,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美国此次进行的所谓安全调查并没有按照公平公正的市场标准来进行,其本质目的就是阻挠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0月8日也回应说,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是遵循市场规则进行运营,美国应该抛开成见,努力促进贸易经济交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孔华威向记者表示,美众院针对华为、中兴通讯发布的报告是美国的国家行为,是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框架下的美国国家行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设立以及权力设置,只是这种国家行为的实施而已。预计今后这类事情还会越来越多。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信息部主任龚柏华认为,美国众议院发布的报告,从宏观上看可能是一场综合政治、法律、竞争对手的搅局,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大选。
贸易保护成中企全球化新壁垒
“近几年中国企业不断崛起,跨国企业也在随之增加,中兴通讯和华为更是跻身于全球一线市场。这次美国的做法其实印证了其对中国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畏惧和防范。”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称。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信设备企业,华为是继瑞典爱立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路由器、交换器及其他电信设备的生产商。中兴通讯目前也位列行业第五名。
在陈金桥看来,美国的电信市场饱和度高、竞争者多,面对这样的环境,华为和中兴通讯在扩张之路上很容易挑起当地利益者的神经。“中兴通讯和华为此次在美受阻看似是一件孤立事情,但其实是连续事件中的一环,美国以后还会戴着有色眼镜,为保护本国利益,找出各种理由拒绝中国企业。”陈金桥称。
正是在美国的“贸易保护”思维下,华为近年来在美国市场曾屡遭挫折。2008年,华为与贝恩资本联合竞购美国3COM公司未能成行。2011年,华为被迫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收购3Leaf公司特殊资产的申请。2011年10月,美国商务部阻止华为参与国家应急网络项目招标等。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晓阳表示,美国此次限制华为、中兴的一个借口即威胁其国家安全,这其实涉及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凸显出他们对这些内容非常敏感,而且针对中国的防范意图也很明显。“假设美国的逻辑成立,那美国的互联网、网络设备、软件及终端等在全世界的渗透,显然危及到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国家安全。”一位IT观察人士说。
“走出去”要更为灵活和讲究策略性
除了在美国电信市场外,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化道路上也遭遇着其他方面的各种“贸易保护”挑战。例如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等。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遭遇阻碍,想要根本解决的路还很漫长,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尽管被动,但不能不去努力争取。
龚柏华表示,针对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挑战,中国企业在融入全球市场进程中,需要熟悉和驾驭国际贸易规则,同时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在一定国际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据理力争。从长远考虑,跨国企业需要大力改革,强调“竞争中立”概念。
陈金桥建议,中国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时,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战术,通过代理或者和当地企业合作,更好地利用法律规则,避免正面硬碰硬。同时,企业在海外应学会策略性的谈判,不宜全面开花,可采用局部包围方式。
另外,中国企业海外受阻未来将变为一种常态化,标的也会变大,运用好法律诉讼是一门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