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末的资金紧张局面渐行渐远,货币市场又要面临新一轮的煎熬。作为双节过后的首个交易日,昨日银行间市场利率几乎全线上行,短期品种涨势显著。
9月份以来,为了应对季末与双节因素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央行在公开市场不断放大逆回购操作规模,节前最后一周逆回购规模达到创纪录的4700亿元,帮助资金面顺利渡过难关。
然而,由于逆回购期限均不超过1个月,本月公开市场将面临6500亿元到期逆回购,资金缺口巨大,使得原本低迷的降准预期再度抬头。分析认为,鉴于房价与通胀反弹压力依然高企,央行仍可能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维持流动性稳定。
6500亿逆回购到期
在节前的最后一周里,央行周二推出2900亿元逆回购,操作量创下历史新高;周四继续施展1800亿元逆回购,使得全周逆回购操作规模达到4700亿元;在扣除逆回购与央票到期之后,当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3650亿元,为有史以来之最。
在央行强有力地“呵护”下,资金面迅速摆脱紧绷之势,至9月28日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7天品种一度跌至2.4758%、2.8275%的低位水平。某券商资金交易员感慨称,“这可称得上是资金面最宽松的三季度末,资金供给充裕,央行天量逆回购帮助市场顺利过节。”
然而,市场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节前最后一周投放的4700亿元逆回购,以及9月中旬进行的1800亿元28天逆回购操作,将在节后到期,意味着10月份公开市场将面临6500亿元到期回笼;另一方面,由于季末揽储导致本月底银行存款基数大增,节后商业银行需要补缴大量准备金。
实际上,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9日),资金面已经出现大幅反弹,隔夜、7天Shibor分别涨至3.2800%、3.1867%,显示投资者忧虑情绪难以彻底消解,流动性仍呈紧平衡状态。
截至10月8日收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几乎全线上涨,短期品种涨幅显著。其中,隔夜利率上涨43.92个基点,至3.7192%;7天利率上涨62.58个基点,至3.8125%。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昨日14天、21天回购利率涨幅均超过70个基点。
一位固定收益研究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称,按照惯例,每月5日是商业银行补缴上月底存款准备金的日期,这次适逢国庆长假,补缴日顺延至10月8日,而本周合计还有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的资金紧张局面在情理之中。
“9月份大量的逆回购将在10月份集体到期,在10月份仅有的18个交易日中,共有约6500亿资金到期回笼,将会给市场资金面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说。
路透社数据显示,本月公开市场将有390亿元央票到期,无正回购到期,共计到期资金390亿元;在6500亿元到期逆回购面前,若不进行任何操作,本月公开市场将自然回笼6110亿元。
整个三季度,央行一直通过逆回购操作管理流动性,期限覆盖了7天、14天与28天等品种。据南京银行统计,自6月26日重启逆回购操作以来,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22380亿元,考虑到逆回购的到期,累计净投放5250亿元。
降准预期抬头
与一次性释放流动性的降准工具相比,天量逆回购操作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也埋下了天量回笼的种子。尽管三季度降准预期迟迟未得到兑现,随着逆回购到期规模滚雪球式放大,部分机构仍寄望于降准靴子落地。
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近日指出,7月份以来,公开市场每月到期量均在5500亿左右,未来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净投放,则公开市场操作体量还要进一步扩大;在外汇占款流动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的情况下,央行依然存在通过降准补充资金供给的必要性,四季度仍存在1次降准的预期。
不过,在看淡降准预期的分析人士看来,央行始终对房价与通胀反弹保持高度警惕,因而不会轻易降准,况且前期逆回购已经被证明足以担纲维稳重任。
“房地产和通胀的压力是央行迟迟不降准的主要原因。”广发银行最新利率市场报告称,预计未来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很小,央行未来将利用逆回购“深耕”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加以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改变降准这种相对粗放的流动性管理方式。
“四季度资金面继续保持中性状况的可能性较大。”顺德农商行金融市场部称,在宽松财政政策下,资金利率大幅下降可能再一次催生新一轮的通胀;中期而言,欧美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投放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还将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