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持续宽幅震荡的A股,即将迎来又一个金秋十月。而大盘在节前出现的一波绝地反弹,无疑给节后行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低迷已久的A股,何时能摆脱基本面、政策面不确定带来的困扰?“十月行情”之外,投资者能否期待更多?
节前反弹引发节后猜想
基本面现“暖色”
节后A股将何去何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节前市场走势的影响。9月份的最后几个交易日市场上演“过山车”行情——上证综指盘中跌破2000点后,迅即迎来持续两个交易日的大幅上扬。
外围市场似乎难以给节后A股提供指引。长假期间,美股、港股涨跌不一。在道琼斯指数连创新高的同时,标普500指数接连下跌。恒生指数则在最近3个交易日出现震荡。
国内经济本身,应该可以带给市场些许“亮色”。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带来的惠民效应,不仅让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更直接推动了假日旅游经济“爆棚”。
另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份以来首现回升。这与此前公布的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数据相互印证。尽管较50%的枯荣线尚有一定距离,PMI的小幅回升仍体现出经济运行较为明显的筑底趋稳态势。
此外,长假结束之后,季末效应引起的流动性紧张局面将自然获得缓解,这也会从资金面角度对市场起到一定支撑。
“超跌反弹”抑或“筑底回升”
市场观点现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9月末的行情究竟是“超跌反弹”还是“筑底回升”,机构的看法并不一致,这也使得各方对于节后市场的研判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来自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观点认为,目前市场看不出“将要走牛的迹象”。一方面,基本面或许有向好的变化,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一致向好预期,市场未来运行过程中将有较多反复;另一方面,两市单日成交额持续维持在约千亿元的水平,也较难有效突破重重阻力。
来自广发证券的观点认为,股市与债市、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预期不一致,显示当前A股对基本面的悲观反应“可能已经过度”。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市场的上行动力将仍然来自对市场悲观预期的修复。
与之相比,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看法相对乐观。从市场运行环境看,货币和政策层面都出现了较大改善,逆回购降低资金成本,各类投资规划也陆续出台。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A股市场已呈现一定的底部特征,而政策面发力刺激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给股市回暖打下了基础。
机构众说纷纭的背后,是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及其给A股带来的考验。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安排,未来的11天里,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销售、CPI、PPI、GDP等一系列月度和季度重要数据将相继亮相。数据勾勒出的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无疑将为投资者判断A股市场基本面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制度变革呼之欲出
能否为A股迎来新的生机?
在期待股指筑底反转的同时,市场对于证券市场的改革预期愈发强烈。投资者期待着,一系列改革措施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股市与生俱来或后天积累的一些顽疾,从而引领其摆脱功能失调、价值失衡的状态。
9月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3年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就证券市场而言,这一既定目标较为合理而非遥不可及。
事实上,与单纯的规模和涨幅相比,证券市场的改革力度显然更受关注。其中,即将展开的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无疑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据称,此次改革最早将于10月末启动,而以注册制取代现行的审核制将成为其核心。
在审核制下,本应高度市场化的股票发行被添上了浓重的行政色彩和人为因素,不仅引发了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和超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现象,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股市定价机制的扭曲。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仇彦英表示,除了基本面之外,供求关系的失衡是导致近年来股市持续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启动将对提振投资者信心、改变市场弱格局起到关键的作用。
对于A股而言,制度变革更值得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