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机遇已经出现,就在眼前”,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建中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大公拥有一支500多人的中国民资背景评级团队。2010年,大公发布耗时五年完成的全球50个国家信用等级,打破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家评级机构长期对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的垄断。有外媒评论,“国际金融市场都听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声音”。迄今,大公发布的主权评级已涉及全球80多个国家。
过去数年间,国际金融改革风云际会,在推动改革的人群里,来自中国的身影渐多。在国际金融事务中,中国正重新恰当地定位自己国际角色,频繁发出“中国声音”。积极参与世界金融新秩序建设,为中国和平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参与者之一,关建中认为,在评级领域,中国已成为改变国际评级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人首先在国际社会上提出了国际评级体系改革,并提出有关国际评级体系改革的思想、理论、目标、路线图,从某个角度,中国站在了‘引领’的位置。” 他直言,中国评级机构能够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实际上是中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的希望所在。“具体来说,中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要依靠国际认可的一个独立评级机构去实现,而不是其他方式。” “评级话语权直接影响国际宏观经济与信用环境,关系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的可持续性,关系中国债权资产安全”,关建中说,现在中国发展需要一个很好的国际宏观经济和信用环境,“拼命低头创造财富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评级话语权,就没有环境的主导权,环境游戏规则一变,财富就会轻易被他人拿走”。 在最近十年中,中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债权国、投资国和资本输出国。关建中强调,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拥有自己的评级话语权也是必然之举。“不再依靠美国的评级结果作为风险判断依据,这是中国的‘国家利益’”。 除了在信用评级体系努力,中国在过去数年风起云涌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已成为新金融体系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努力,也得到认可。 正是中国,高调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议,全面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也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了多项重大国际金融事务讨论,在金融对外交流与合作上颇见真章。“十一五”期间,中国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中国在IMF的份额已跃居第三。 中国央行、银监会等机构最近共同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推动中国金融行业“走向国际”的步伐更加清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实现、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眼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将继续深度调整,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之中,仍处于“大有作为”机遇期,将继续展示负责任大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