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日先后有金地、龙湖等十多家上市房企进行过融资或者明确表示有融资意愿。来自业内的分析则认为,由于经营扩张需要,这些房企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计划。
多家上市房企有融资需求
数日前,龙湖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作为配售代理的花旗及高盛签订了协议,以全面包销基准价11.88港元的价格,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共2.6亿股份,共计获得款项总额约30.89亿港元。据悉,这是龙湖上市以来第一笔配股融资行为。
龙湖集团表示,此次配股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近期取得的杭州滨江和大连东港两个项目地价款支付以及日常运营。资料显示,这两个项目土地款总和约为40亿元。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龙湖此次大规模融资并非源自于经营上的压力,主要原因还是在扩张后的资金需求”。链家地产的统计数据称,2012年以来龙湖拿地宗数为25宗,规划建筑面积合计620.3万平方米,斥资166.9亿元。“从龙湖目前的销售业绩来看,前8月完成销售业绩241亿元,年度销售目标达成率62%,经营状况良好”。同时,从中报也反映出,截至6月末,龙湖现金持有174.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5.3亿元,偿债压力较低。净负债率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另一标杆型上市房企金地集团近日同样发布公告,斥资16.54亿港元收购星狮地产56.05%股份,成为后者控股股东。公告宣布后,分析人士随即指出,“这是继万科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南联地产后,又一地产龙头进军香港资本市场,开启新融资之门”。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根据金地集团8月份销售简报分析指出,该公司当月共实现签约面积19.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0.6%;签约金额22.3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3%。而截至8月底,金地已累计实现签约面积155.8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35.5%;累计签约金额18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5%。
面临土地补仓的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将更大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分析金地与万科分别赴港买壳的原因时认为,两公司均为拓展融资渠道。“在经历两年的严厉调控后,房企对资金链的关注明显加强,多渠道融资将有效降低经营风险。香港等股市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也有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另外,张大伟还指出,“房企开始积极入市拿地后,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有所增加”。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发现,仅9月份以来,就至少有11家房企进行过融资或者明确表示有融资意愿,除了龙湖、金地外,也不乏保利、佳兆业等其他一些典型房企。这和9月份土地市场的升温不无关系。9月份,万科、中海、华润、绿地等巨头在短短的几天内,累计新增储备土地达百亿元。近期多家房企大规模拿地,而积极进入土地市场的前提是手中需要足够的储备资金。
根据链家地产的统计数据,仅仅9月上旬以来,万科、华润、恒大三大房企购地款已经超过80亿元。随着未来土地市场将继续放量,这个数据还将进一步增加。常清指出,当前上市房企大规模的融资已经由缓解经营压力转变为规模扩张需要。“尤其是在库存逐渐消化之后,制约房企长期发展和盈利的主要因素仍是土地储备。在近期土地市场开始加大供应、频频推出高性价比地块的情况下,那些面临土地补仓的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将更大”。
力图通过海外融资为扩张和拿地做准备
随着近期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回暖,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一直不算宽松,通过银行信贷成效甚微,当前大部分企业资金来源依靠信托、基金等渠道。更多的房企开始从最初单纯通过增加融资渠道求生存,到现在力图通过海外融资,为接下来的扩张和拿地做准备。
常清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龙头房企的招保万金都直接和间接拥有香港融资渠道,内地标杆房企集体赴港收购的主要原因还是房地产行业在国内的直接融资渠道被堵塞”。而从2012年至今房企披露的借款案例来看,香港上市房企借款期限和利率都有明显的优势,“借款期限较长,成本较低”。
这些企业,或以部分地产业务注入香港的上市公司,曲线上市;或注入部分资产,当作债券发行和获取海外信贷的实体,然后利用香港发达和自由的金融资源,达到融资目的。常清认为,“在地产调控之下,内地房企直接融资渠道堵塞,间接融资渠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收购香港上市房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不失为另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