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举行的“发展平台经济与促进区域合作”高峰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表示,中国养老金确有缺口,但通过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资金进行支付,未来15年左右都不存在缺口问题,不过随着个人账户缴费者步入退休,社保支出缺口将非常大。 随着中国整体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以及基于保障水平提高和通胀等因素助推退休金上涨等,全国社保支出压力日益突出。如上海等地已出现了社保入不敷出的困境。 究竟中国养老金缺口有多大?目前尚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精算研究数据。今年早些时候中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就达16.48万亿元,且在现有养老制度不变下,2033年该缺口将达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但该报告的研究视角是现行社保体系的资产负债表,而非现收现付之收支风险。 当前养老保险费率为职工工资的28%(个人8%和企业20%),如此高的费率和现行3人养1人的赡养比重,意味着中国整体上不存在社保支出的流动性风险。但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毕竟,15年内中国不会发生社保收支的流动性风险,是以透支未来为前提的,即随着个人账户缴费者相继退休,劳动人口与赡养人口比重下降,未来社保的资产负债的期限和总量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点交汇。 要缓解中长期的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首先需厘清造成未来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的成因。我们认为,过去一些国企等未对职工缴纳足够的养老金,是牵制养老金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同时,在老人养老储蓄缺口下,各地不得不通过用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中的资金,致使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近乎无钱投资产生收益。 鉴于此,做实现有社保体系,弥补现有老人等群体的养老储蓄缺口,无疑是缓解中长期养老金收支压力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当前做实的途径和思路是可以多元化的,即除建议出让或转让国有企业股份,充实社保体系,做实个人账户外,一则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硬性规定,甚至通过立法,要求地方政府拿出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充实各地社保基金;一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国企拿出一定比例的税后净利润,充实社保基金;同时也可通过立法要求地方政府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做实个人账户。 同时,当前改革现行社保体系,不断弱化政府财政对社保的信用背书,实行公私互济的市场化社保体系,不仅有利于为政府减负,而且可从根本上缓解社保收支平衡压力。我们认为,当前可借鉴大病医保中引入商业保险公司的做法,推动职工和城镇养老保险的市场化、商业化水平,以构建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即一则政府依据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构建基于维护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公共保障体系,以体现政府的公共保障和服务属性;一则在做实个人账户和弥补社保历史欠库下,启动职工社保体系的市场化、商业化改革,即职工社保体系中的个人和企业缴纳的社保金,全部纳入新的职工社保体系,并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运营,即新职工社保将实行职工与商业保险公司双向选择的市场博弈形式,以引入市场竞争;而各地社保机构成为社保体系的监管执法者,监督商业保险机构依据法律规定向职工提供社保服务。 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关键是通过做实补漏,并推动公私职责清晰的社保体系,为政府减负,从而使养老保险更能突显出跨期储蓄之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