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制造”挑战“中国制造”?
2012-09-26   作者:记者 王秋凤 张捷/南宁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物美价廉”曾经是人们对“中国制造”的普遍印象。但在9月21日至2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人们注意到,“东盟制造”同样物美价廉甚至更为便宜:泰国服装、马来西亚咖啡、越南拖鞋……
  东盟制造业崛起似乎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制造业资本由中国向东盟国家转移渐成趋势。面对“东盟制造”的挑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能否继续保持?“中国制造”何去何从?中国与东盟制造业,是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世界工厂”中国遭遇挑战

  投资设厂首选哪里?把这个问题抛给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人士,过去十年,答案多半是中国!而现在,这个答案有可能是东南亚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在遭遇挑战。

  以从中国“转战”越南的知名运动品牌耐克为例。2000年,中国生产全世界40%的耐克鞋,居全球第一;而如今,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耐克鞋生产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同期增长率不到8%。  不仅原本投向中国的外资开始向东盟国家转移,中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也出现向东盟国家转移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陈佳贵说,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欧美不少国家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出于追求贸易平衡、逼迫人民币升值、争取大选选票等考虑,欧美国家往往倾向于制造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壁垒。但欧美国家“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制造业转移至东盟国家可以有效规避这些贸易壁垒。

  “东盟制造”难撼“中国制造”

  尽管“中国制造”遭遇了“东盟制造”的挑战,但参加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仍然具备强大优势,我国在3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劳动力素质仍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陈佳贵判断,未来尽管会有一些企业“转移出去”,但是量不会很大。他认为,尽管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但劳动力质量不如大陆,当前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比较高,“这是目前大多数东盟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相比中国,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辉说,东盟地区一些国家基础设施不是很理想,加大了投资压力,延长了建设周期。
  专家认为,即便有一部分外资企业转战至东南亚国家,但这些外资企业也必然会遇到产业链条重构的压力。事实上,这些已经或者正在“下南洋”的外资企业与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形成了很难完全切割的关系。这些企业虽然离开了中国,但从未来的上下游关系来看,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制造业这个大体系。当前东盟电子产业配套不完整,不少零部件都必须从珠三角运过去,增加了物流和时间成本。

  中国与东盟:合作还是竞争?

  面对“东盟制造”崛起带来的危机感,专家学者们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是倒逼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机,双方制造业合作存在广阔前景。

  陈佳贵说,中国应争取与东盟实现“产业差异性布局”,即结合中国目前产业结构升级转移的战略,将一部分制造业产能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东南亚国家,既解决当地劳动力与相关产业发展,也优化中国国内产业布局,中国与东盟制造业发展“合作大于竞争”。
  9月22日,以“合作、进步、共赢”为主题的“2012中国-东盟先进制造业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论坛上表示,东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也是主要的橡胶种植和出口地区,而中国是主要的进口国;同时,在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中,人均月工资最高的超过4000美元,最低的仅100美元,产业层次存在明显梯度,双方产业合作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东盟-中日韩(10+3)区域节能合作研讨会召开 2012-09-25
· 保监会:中国和东盟应在三大领域加强保险业合作 2012-09-24
· “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 2012-09-24
·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凸显三大主线 2012-09-24
· 进一步扩大与东盟科技交流合作 2012-09-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