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9月6日-10日在枣庄台儿庄古城隆重举行。图为精彩的舞狮表演。(王德庆/摄) |
发展是装有强大引擎的赛车,绿色发展之路是“一箱油”。通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让赛车跑得又快又远
2011年,枣庄成功通过国家转型评估,未来五年继续享有新一轮政策资金扶持,为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他们提出“一箱油”理念,把发展比作赛车,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的新赛场,通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让赛车跑得又快又远。
枣庄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东部地区惟一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全市上下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形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打好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三大战役”,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897.3亿元,同比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31亿元,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402.7亿元,增长2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2亿元,增长14.9%;商业服务业提供税收占比达到17.2%,首超煤炭行业。
改造棚户区助推城市转型
枣庄把棚户区改造规划上升到城市转型的高度,上升到构建鲁南“门户城市”的高度,上升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高度,与建设低碳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保护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整体制拆迁改造,引入城市综合体、邻里中心等新概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先进性、特色性。提出了“城市经济”的理念,不仅要把“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还要把“城市建设”变成“城市经济”。
从薛城区的棚改规划图上可以看到,集中连片的整体拆迁,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将规划建设各类特色街区或商业片区5处、建设城市综合体或块状商业体11处。在已建成的西姚社区邻里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邻里中心的建成有效避免了居民区沿街都是门市建设所带来的脏、乱、差弊病,中心里的业态就可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消费要求。
重点突破培育特色产业
近年来,全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新模式。
台儿庄古城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初评,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今年以来,文化旅游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强力培育市场主体。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第一“拍”活动,全市12家旅行社通过投标竞买的方式“拍”得了17个客源地城市的“枣庄二日游”地接权和市场经营权。二是全面实现旅游发展市场化运作。枣庄已由旅游输出地转变为旅游输入地和集散地,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粗放型发展到绿色发展
按照“一箱油”的说法,必须改变过去不计能耗、不计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煤化工项目,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全市煤化工项目都是“招商选资”,根据产业链条的要求、根据城市转型的要求来选的,节能减排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投资额再大效益再好也会坚决拒之门外。高标准高质量地引进了一大批像新能凤凰、联想控股化工基地一样的新型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建、在建煤化工及精细化工项目51个,总投资达559亿元;全市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6亿元。走出了一条洁净能源、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