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折射我国经济正在“换挡”
2012-09-16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乍看2012年半年报反映的上市公司业绩,可以说整体上表现平平: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同比下滑1.51%。在盈利的2130家上市公司中,有973家盈利同比下滑,占比高达46%,这意味着近半数上市公司业绩下滑;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达5452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
  但是,细读其中的业绩分化,折射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航运海运、钢铁等外向型、周期性行业出现大幅亏损;而与此同时,立足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优秀。
  今年一、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8.1%和7.6%,GDP增速连续6个季度走低。但与此同时,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对于我国经济而言,“速度”已不再是第一关键词,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化更受关注。

  此消彼长——经济增长动力悄然“换挡”

  受全球经济持续疲软、国际贸易需求低迷影响,过去主要依附于外向型、出口型的部分行业和企业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这其中以航运业最为典型。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包含13只个股的航运业合计净亏损77.82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大降181.18%,位列A股各板块降幅榜首位。其中,国内航运业龙头企业中国远洋2012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79.7%,48.7亿元的亏损也创下A股市场最大亏损额。
  纺织服装业同样面临外需不振的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80家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库存合计高达671.66亿元。这印证了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一个数据:今年1月至7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415.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纺织行业实际出口数量为负增长。
  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影响,钢铁业等周期性行业显著承压。几乎近90%的钢铁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马钢股份上半年亏损18.9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710.44%;首钢股份亏损3.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14.28%。在A股净利润亏损排行榜中位居前10位公司中,有5家为钢铁企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益于消费升级换代、需求稳定增长,内需消费类上市公司表现优秀。如餐饮旅游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1%,传媒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则同比增长高达195.36%。
  统计显示,A股29家餐饮旅游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6.87亿元,同比增长21.21%;共实现营业收入199.57亿元,同比增长19.42%,有25家上半年实现盈利。29家传媒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34.62亿元,同比增长195.36%;共实现营业收入309.54亿元,同比增长29.14%。
  消费需求的释放、“大消费”概念的崛起,显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正在悄然“转向”。据统计,虽然上半年全部上市公司净利约1.02万亿元,同比下降1.5%,但从二级行业来看,有11个行业上半年实现净利增长,其中家庭与个人用品、食品饮料与烟草、电信服务行业净利同比增幅均超25%,媒体行业、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商业和专业服务行业同比增幅也都超过13%,以上6个行业都与衣、食、住、行相关。这也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原来单一靠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引擎推动的格局,正逐渐转向主要靠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换挡。

  优胜劣汰——市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大部分行业景气度下行。一方面是库存增加。数据显示,剔除银行、券商等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存货数合计高达4.73万亿元。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费用也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合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对一个行业或企业来说,市场的低迷往往既是生存的挑战,也是转型的机遇。从半年报披露的情况可以看出,在市场的倒逼作用下,不少企业和行业加大了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步伐。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正迫使上市公司将生存压力转换为主动调整的动力,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层次,谋得发展空间,市场的倒逼机制逐渐显现。
  比如,在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内部,新业务的强势增长,提升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贡献度。受传统的集装箱业务大幅下滑拖累,中集集团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下滑24.98%,净利润下滑66.74%,但其能源化工、食品装备等新业务却逆势上扬,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1.24%。
  再比如,家电、纺织等行业龙头公司纷纷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直接提升了业绩。今年上半年,美的电器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通过强化品质管理和技术研发,实现了企业经营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战略转型。上半年美的电器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综合毛利率也大幅提升4.2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的趋势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专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复苏,欧债危机还在发酵,全球经济短期内很难有明显好转。长期来看,我国仅依赖资源和资金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在内外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能源资源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条件下,如何加快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改变经济增长对传统规模扩张和比较优势的依赖,已成为各行业及其企业的当务之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QE3落定 股市商品市场“涨”声回应 2012-09-15
· 股市商品市场“涨”声回应 2012-09-15
· 亚太股市周五收盘走高 2012-09-14
· 纽约股市上涨报收 2012-09-14
· 股市反弹实为“昙花一现” 2012-09-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