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美、欧、日等经济体纷纷将新能源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各国相继出台能源政策,欲抢占新能源发展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在这场全球新能源“赛跑”中,中国该如何排兵布阵?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施正荣对新能源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认为,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生新能源革命必须打破目前的电网体制和机制。”
个体化是新能源和互联网的共性
尚德电力是一家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该公司9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头羊。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新一轮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已是共识,而新能源和互联网作为其重要的部分,有一个最大的共性,那便是个体化。”尚德电力执行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这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变成了机械制造,实现了工业化的规模生产,也使后来的发电成为可能。不管是通讯、交通,还是生产制造,所有的一切都因为电力而发生改变。而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生活和沟通的方式,因为互联网打造的信息世界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准确性、零距离、互动性、娱乐性等众多特征,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时间上没有障碍,在空间上没有距离。
“前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短短两百年时间里发展如此迅速,革命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问题。”施正荣如此评价说。
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发展危机,便是其中最显著也是最迫切的问题。
与此同时,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供给也日益紧缺,如果延续现在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面临能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能源枯竭对于人类社会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这也说明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
相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环保、节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等特点。以太阳能为例,太阳照射地球一秒钟的能量相当于五百万吨煤,照射一小时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话,燃料是免费的,不像火力发电,还得消耗煤炭,而且污染环境。此外,新能源也是长寿命的,比如光伏组件质量保证是25年,使用寿命可达50年。”施正荣举例说。
有望与传统能源“分庭抗礼”
“新能源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让施正荣有如此信心,不仅仅是可预期的庞大市场需求,还有技术突破给新能源带来的“赶超”能力。
在这场新旧能源的赛跑中,“成本”是重要的比拼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新能源成本往往要比传统能源偏高,“好用但用不起”,使得其产品迟迟不能大规模推广。但在过去的数年,不管是亚洲的日本、中国,欧洲的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还是美洲的巴西、美国,都开始纷纷支持新能源的发展,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创造市场,让新能源产业得以发展壮大,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在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的驱动下,制造技术、产品技术、供应链技术等进步迅速,这一切带来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
以太阳能光伏为例,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从原来的每瓦六美元降到目前的一美元以下,而发电成本从每度电一美元降到每度电一元人民币。施正荣预计,到2012年,世界上半数国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不需要补贴也能够同传统能源竞争。目前在印度、夏威夷、意大利和西班牙,太阳能光伏已经能够与化石燃料一较高下。
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同时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则越来越高,两者间的价格差越来越小,最终缩小为零,甚至为负值。据了解,今年有120个国家已经实现用户端的平价上网,到2015年将有50%的国家实现这一目标,下一步将实现发电端的平价上网。
同时,“转换效率”的提高也是新能源所需要做好的功课。数据表明,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1%,产品毛利率将提升5-6%;当电池转化效率提高到3%时,产品毛利率将提升15-17%。
施正荣还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考虑新能源间歇式发电问题,提出“三网联通”设想。“现在已经有全球互联网、全球电信网,接下来就是power-net,即电网的全球联通。所有的电网连起来后,沿着主干道都有太阳能发电,通过主干道的本地消耗,输入输出可以平衡,电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样的话从全球来看24小时都可以发电。”他进一步举例说,“局部来看,新疆和上海的时差是三到四个小时,新疆晚上九点还能发电,而上海6-9点还是用电高峰,可以从新疆把电传到上海。”
这与美国趋势学家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谈及的“能源互联网”、“洲际化”等概念不谋而合。
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四大瓶颈
据施正荣介绍,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占全球市场60%以上,年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0%,整个行业产值约5000亿元,利税100亿元,直接就业人口30万,可谓“知名品牌绽放、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齐全、综合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过去十年对于光伏产业来说非常重要,但这只是光伏发展的第一期,这十年是为光伏发电进行验证,证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技术上是可靠的。”
施正荣指出,我国光伏产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第一,从政府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对光伏产业认识不够。有人认为太阳能光伏太贵了,有人认为太阳能光伏不能连续发电,解决不了我们的能源问题,有人认为靠太阳能来开动工厂机器不可行,这些片面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光伏认识不全面。这也要求我们要对民众传播光伏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理念,这是个长期的工作,十年前,估计也就几个专家明白“光伏”二字含义,今年政府的一些报告明确提及光伏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二,金融创新滞后,金融服务不足。由于金融支持不到位,我们有很多能做的生意做不了。金融跟政策密切相关,如果回报有风险,银行业不愿意贷款,有政策支持才能保证投资者的收益,金融对光伏产业的支持也会及时跟上。
第三,产能过剩。中国的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本土光伏发电应用市场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市场容量非常小,前年之前,中国98%,去年开始90%的光伏电池组件产品都出口到欧美等国。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从起步就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对国外市场高度依赖,因此,国际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光伏产业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目前光伏产业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暂时性的产能过剩,我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造成了目前光伏产能两倍于市场需求,而产能过剩的结果是恶性竞争、恐慌式的降价和抛售。光伏产业最早在欧美发展起来,后来由于中国光伏企业的介入,使得欧美的企业很快失去竞争优势,它们靠技术进步也不能取得比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就开始采取贸易保护,采取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美国应该可以了这一调查并做出了初步裁决,如果一旦欧洲对我国光伏产业也实施双反调查,征收高额关税,这对于我国的光伏产业将是致命打击。
第四,政策和体制方面的瓶颈。目前我国的电网是垄断的,而这种垄断的电网体制并没有考虑兼容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太阳能不是成本问题,目前每度电的电价是1.2元,如果个人投资发电厂,发电自用,或者其他人到我们屋顶投资,把发的电直接卖给个人,而不通过电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有利可图,用户没有多付一分钱,政府没有投资也多拿出一分钱补贴,实际的结果实现了节能减排,解决了能源需求。像国外已经有这方面的实践,个人自己发电自己使用,余量的卖出去,个人就成为小的发电商。
但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发的电必须要通过电网公司。事实上,如果不改变这种垄断的局面,任何致力于新能源发展、电力改革的方案都会遭遇“胎死腹中”。
据了解,目前国内电站建设拥在西部一哄而上,由于电网接入能力有限,开始重蹈风电的发展老路,出现大量“窝电”,大量项目完工后无法收回账款,投资回报循环梗阻,给光伏制造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巨大压力。
电网体制亟待改革
在2010年之前,由于海外市场火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内外市场不平衡问题并未暴露。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不景气,加之光伏产业严重产能过剩,光伏企业的生存已经成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施正荣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进行电网体制改革,打破垄断,“要想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生新能源革命必须打破目前的电网体制和机制。”
日本、德国和美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良好,有可供中国借鉴的地方。它们的政策出台非常确定,并且会有个时间段,一旦政策出台后,一般有两年的时间预备,这样一来市场慢慢增长。日本从1994年开始,市场就一直在增长,政府在统筹总量、补贴,使得投资者也有利可图。德国政府对光伏产业也进行了十年的规划,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发电成本下降很快,政策及时调整,使得各方的利益比较均衡,市场仍然比较稳定。美国对光伏产业采用30%的退税,这个政策到2016年,也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在目前市场低迷、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更加需要对光伏产业的发展有长期的系统性的规划和统筹。
施正荣表示,中国的光伏产业出现生存危机,大家都是在熬着和盼望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恰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可以适时出台一些政策来规范市场,让中国的光伏产业继续引领世界潮流。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危机或许也是机会,可以趁机开辟国内市场。十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靠欧美市场的拉动,才使得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发电成本不断降低,现在应该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来规范市场,趁机打造中国新的能源结构,或许是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抑或政府虽然意识到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国外遭受围追堵截,但是一直也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出台。
我国为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的示范应用及关键技术产业化的具体行动,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纳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施正荣表示,这是短期行为,更多的是针对商业屋顶、居民屋顶,对于补贴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存在补贴太高和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
施正荣建议,在节能减排压力如此之大、能源危机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政府应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来考虑中国光伏产业,而不是单纯作为一个普通制造业来看待。“同时,上网难问题只有电价而没有实施细则,因此需要落实具体操作细则;”针对支持政策,施正荣则建议抓紧落实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的支持政策,甚至推动相关立法。一可有效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终端应用,二可解决高负荷地区(如华东、华南、京津唐)的高峰用电,三可减轻西部“窝电”问题,四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