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金融业十年的改革历程,国有大型银行的改革上市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展望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金融改革的两个主要方向。如何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国有化,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总经理林景臻提出,从提高我国外汇储备战略性投资作用的角度,我国应以强国方略再度以外储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战略性注资,辅以其它多种途径,来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就此,本报记者日前与林景臻进行了深入对话。
《经济参考报》:中国银行业目前整体的国际化水平究竟如何?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究竟在哪里?
林景臻: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国际化水平仍然比较低,难以满足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更难以支撑中国发挥国际金融的稳定作用。
根据《银行家》杂志2012年最新排名,工、农、中、建四大行已进入世界前十位,但其国际化水平尚未进入世界前五十名。从海外资产占比来看,目前中国银行超过了20%,中国其他商业银行不超过5%。在29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中国也仅有中国银行一家名列其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银行股份制改造陆续完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在两个方面的不同表现。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盈利明显改善,经营实力不断壮大,国际排名上升,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仍面临不少障碍:
一是全球网点布局不足,海外本土化经营能力亟需提升。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84个分支机构。相比之下,花旗集团在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000多家分支机构。
二是中国银行业资产业务占比大,国际化发展面临着资本约束的问题。以工、农、中、建四大行为例,按2011年四大银行的资产增长率14%和12%的资本要求简单计算,2012年需要新增资本金8236亿元,除去利润(分红后可积累约4000亿元),尚有4000多亿元的资本金差额。到2015年,假定资产收益率按1.2%计,其他条件不变,累计需要新增资本金高达2.17万亿元。
三是人才储备不足。中国商业银行开放时间相对较短,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和国际规则,并能够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操作项目的管理者和员工还相对有限,在专业人才方面与跨国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化发展中,也缺少对海外当地法律、文化、习俗等商业环境有深入了解,能够熟悉本土化经营与运作的人才。
《经济参考报》:您为什么提出以外储注资推动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构想?您认为推动国内银行国际化发展需要注资多少?
林景臻:中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来发展和海外经营,实力显著上升,并多次利用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具备了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基础,目前也迎来了国际化的发展良机,但仍然面临着资本约束的瓶颈。从国内看,2003年以来,国家以外汇储备对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战略性注资,获得的回报远大于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投资发达国家的国债,以保持流动性为主,兼有财务投资的功能。
我认为,在我国3.2万亿美元的外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外储可用作战略性投资。拿日本做比较,目前日本仅保留了1.2万亿美元的外储规模,保证了日元的稳定和强势地位,而其巨额经常账户盈余(1980-2010年累计达3万亿美元)大部分用作了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外储占国际投资资产的比重,日本不足20%,我国高达70%,这不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
我经过测算,建议国家可以将1000亿美元外储注资中国商业银行,推动其国际化发展;以7500亿美元的外储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的路径、遵循市场操作规则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融资;以1000亿美元注资“走出去”企业,增加其海外投资的资本,结合商业借贷和担保,增加海外战略资源的储备;以500亿美元为发起资金,成立对外投资担保基金,为企业“走出去”融资提供担保。
《经济参考报》: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化路径?
林景臻: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水平,在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之际,具有极强的紧迫性。
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内部基础,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实力。同时,全球金融风暴和欧洲债务危机给国际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打击,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战略良机。中国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强顶层设计,尽快推进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首先要制定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目标。目前中国没有一家机构进入国际化金融机构的前50名之列,我认为,考虑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的进展,中国商业银行将加快国际化发展,但预计得至少花费10年的时间,中国才能出现国际化水平进入世界前50名的银行。
其次,必须制定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地域布局方案。以往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往往以香港和亚洲为核心,近年来开始伴随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战略布局的思维应该进行调整,不应局限于华人华侨及其企业,也不应局限于“走出去”企业,而应着眼于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关系,如大宗商品和资源来源地,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且规模较大的经济体。
第三,必须明确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我认为,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阶段可以大致划分为跨境发展、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商业银行的跨境发展阶段,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处于这一阶段。第二阶段是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阶段,也可称之为国际本土化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银行在海外布局的不断深耕,在许多细分市场呈现本土化的特征,同时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全球服务体系,全球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第三阶段是商业银行的全球化阶段,如汇丰控股、法国巴黎银行和花旗集团属于这阶段。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正处于从国际化初期向国际本土化发展阶段,在香港和澳门特区具有本土银行的地位;工商银行应处于从跨境发展阶段加快向国际化阶段跨越的阶段;其他的银行则仍处于跨境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可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本行实际,把握有利机会,利用自设机构、并购整合、服务延伸等不同方式实施国际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