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英德名校注重创业教育
2012-08-30   作者:记者 孙浩 樊宇 韩墨 黄垄 马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在即将到来的新学年,《经济参考报》驻外记者分别走访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即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视野和创业方向感,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名校,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不能通过运动式的、应景式的短期行为来实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园 资料照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创新到创业 构建“创业生态系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凭借其在高科技教学研究领域的顶尖水平,在全球享有盛誉。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解到,该校将创新和创业作为精神传统,数十年来构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孵化器”体系,从而推动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

  “创业生态系统” 提供全方位支持

  过去的半个世纪,麻省理工学院已逐渐发展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创新技术创业教育及孵化体系,并形象地将其命名为“创业生态系统”。
  这个从创新到创业的产学研转化过程主要包括7个阶段,即创意阶段、技术发展阶段、商业化计划阶段、企业计划阶段、形成企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以及高速增长阶段。为迎合不同阶段的需求,该校先后建立了6个独立运行、有效互补的机构。
  ——创业中心面向全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就开设“新企业课程”,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上世纪90年代,该课程进一步发展为跨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随着需求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中心正式成立,由校方提供固定办公地点。2011年,该中心接受马丁信托基金赞助及冠名,进一步升级中心运作系统,扩大和更新办公区域。
  ——德什潘德技术创新中心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该技术创新中心创建于2002年,现有工作人员400余人,主要任务是推动学校各实验室中所产生的前沿技术,扩大市场领域影响力,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研究资金、创业启动资金和孵化支持。该中心将工作重心落在培育新兴技术的产学研一体化层面,主要涉及生化、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新材料、能源创新等领域。
  ——技术许可办公室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由于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技术保护、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等至关重要。为此,学院专门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创业顾问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咨询。该中心聘请“创业导师”义务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创业的实际操作层面。
  ——勒梅尔森项目鼓励发明创造。学院管理层认为,发明是创新和创业的动力之源。因此,鼓励发明是推动学生创业的必要前提。目前,该项目设立的“勒梅尔森——麻省理工学院”大奖已成为该校最重要的发明大奖。
  ——莱加顿发展及创业中心关注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该中心成立于2007年,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创新技术造福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及地区,包括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启动资金、市场调研、前期研究、计划落实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举办创业及投资全球论坛,吸引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家等前来参与;办有志于此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毕业生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奖学金。

  “10万美元创业大赛”携手理工科和商科学生

  麻省理工学院积极组织各种创业组织和活动,包括创业工作坊、创业俱乐部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100K创业大赛”(即l0万美元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美高校中最负盛名的学生创业竞赛。
  大赛创立于1989年,最初由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俱乐部和斯隆管理学院新企业联合会共同创办,旨在把学校理工专业和商科专业学生的优势相结合,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运用并投入市场。
  大赛针对创业者所需具备的不同素质分为三轮:第一轮是创意类竞赛。参赛者在60秒内向评审团推销自己的创意;胜出者将获得5000美元奖励;第二轮是参赛者就自己创业想法的现实可操作性做出演示,胜出者将获得3·5万美元的创业基金;第三轮是商业计划竞赛,考察参赛者为成立企业所做的实战准备,胜出者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
  在竞赛过程中,主办方为学生提供平台供其发布创业构想、招募团队成员。同时,还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指导和培训,以及媒体宣传、法律咨询和人脉方面的支持,并吸引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汤森路透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赞助。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系统建设“创业型大学”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老牌理工科名校,在德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校长沃尔夫冈·赫尔曼倡导下,慕尼黑工大自1995年起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并启动了“创业型大学”计划,旨在培养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创业和创新人才,其中一些做法收效良好,在德国其他高校以及奥地利高校中得到推广。

  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工程

  慕尼黑工大第一副校长、华裔科学家孟立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慕尼黑工大提出“创业型大学”理念,其核心要义是调动一切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学习力和实践力。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视野和方向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盂立秋说,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设立一个部门或办公室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涉及教学实践、跨学科研究、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同时,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通过运动式的、应景式的短期行为来实现。
  因此,创业文化应渗透到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在该校,无论是生命科学、机械制造还是医学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创业和专业概览课程,由资深教授和企业界人士向学生就职业前景和专业前沿情况进行讲解。
  孟立秋认为,本科阶段的创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早期阶段对职业前景和创业路径有一个宏观把握。进入硕士和博士阶段,创业教育就会针对专业更加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不少课程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主讲,不仅带来工业界最新动向,还为有意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咨询。

  建立“孵化器”呵护创业萌芽

  2002年,在宝马公司董事苏珊娜·克拉滕的资助下,慕尼黑工大成立了创业中心。创业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创业咨询和开发培训项目,目前有一个20多人的专业团队负责具体运作。
  慕尼黑工大的学生可以到创业中心自由选修相关课程,并计入学分。创业中心的教师来自各个院系,还有一些客座教授和企业界人士。针对创业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这里都有成体系的课程。
  对于快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如果有创业或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想法,可以到创业中心寻求全面帮助,包括制定商业计划、提供法律服务、调研分析市场、联络潜在的合作公司等。对于特别出色的项目,慕尼黑工大还会动用专门的创业基金,向学生提供一笔数千到几万欧元不等的启动资金。

  强化与企业界联系促进产学研融合

  作为理工科名校,慕尼黑工大向来注重与产业界保持紧密联系,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慕尼黑工大与宝马、大众、西门子等公司常年合作,聘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开设课程,或担任客座教授。每年,大批慕尼黑工大的学生到有关企业实习,参与一线生产。绝大多数理工科硕士、博士生论文都是在企业实习期间确立选题并最终完成。
  慕尼黑工大还与不少企业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许多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参与技术攻关,在得到全方位锻炼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工业界的真实脉动,为日后创业或就业打下基础。 
  近年来,慕尼黑工大还向一些美国大学学习,强化了“校友联盟”,这不仅可为学校带来可观的捐赠,还能够强化大学与产业界的联系,校友的工作经验和职场资源通过联盟传导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成才。

  英国剑桥大学:借科研优势推创业教育

  剑桥大学是英国老牌名校,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该校创业教育在英国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高科技产业出现大发展浪潮时,创业就在刽桥成为潮流。

  “剑桥现象”折射创业教育成效

  1970年,剑桥大学建立了英国第一个科技园——剑桥科技园。借助剑桥大学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科技园迅速发展。近30年来,剑桥科技园区平均每年增加5000个就业机会,园区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成为英格兰东部地区发展的引擎。
  剑桥科技园的发展也造就了“剑桥现象”。多年来,剑桥大学科研人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立了l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说,剑桥科技园的繁荣和“剑桥现象”的出现与该校多年来一直传承的创业精神密切相关,“我们向学生和研究人员灌输这样一种精神,即科研成果有责任让整个社会从中受益”。

  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学生创业

  多年来,剑桥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设立“创业学习中心”,提供创业课程。剑桥大学商学院设立“创业学习中心”,旨在为各专业学科的师生及科研人员提供创业相关课程,并促进科研人员和企业人员的沟通。
  该中心目前包括“创业星期二”、星火计划、企业家课堂等诸多品牌培训项目。“创业星期二”活动在每周二举行与创业相关的讲座和讨论,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星火计划是针对创业者设立的为期一周的培训计划;企业家课堂则旨在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企业家精神。
  二是设立创业孵化机构,支持学生创业。例如,IdeaSpace公司向初创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和相关设施,帮助企业初步成型;“剑桥企业”是帮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非营利机构,为有志于创业的师生提供创业培训、商业导师、种子基金、知识产权管理、咨询建议、商业计划等服务。
  三是与工商业界保持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与微软、日立、三星、联合利华等众多知名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也为青年创业团队提供其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检验场所。
  四是鼓励学生组织创业社团,营造创业氛围。在校方的鼓励下,剑桥大学学生积极组织创业社团。来自中国的学生陈珺目前是学生社团“剑桥大学企业家”(CUE)的共同主席,她告诉记者,该社团成立于1999年,是英国最早的学生创业社团之一,主要职能是举办剑桥大学创业大赛。大赛举办十余年来,从中诞生了大量的创业企业,目前仍在市场上存活并且盈利的企业就有40余家。

  政府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支持

  剑桥大学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成效显著,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与美国依靠私人和企业捐赠获得创业教育资金不同,英国的创业教育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通过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等基金会转到大学手中。
  ——为创业教育及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英国政府实施鼓励大学变革与创新的教育政策,为大学推动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同时,英国政府还制定了多项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涵盖企业准入、融资、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
  ——设立专门机构,对高校创业教育扶持和管理。例如,2004年成立的全国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除了提供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推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之外,还委托高校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对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创业理论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孕育企业家的摇篮

  在加拿大大学中,位于安大略省西部的滑铁卢大学创业教育和文化可谓首屈一指。该校为学生建立了一系列创业机制和平台,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名为“速度之城”的学生创业孵化器计划。该计划开展近4年来,已孵化出数十家高技术创新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下一代企业家摇篮。

  “速度之城”宿舍楼营造创业氛围

  2008年9月,以帮助学生创建通讯和传媒技术公司为使命的“速度之城”计划启动。该计划最有创意的部分是建立“速度之城”宿舍楼,即让一群有志于在IT和通讯领域自主创业的学生集中住在一栋宿舍楼里,为他们学习、交流和合作创业提供机会和平台。
  “速度之城”宿舍楼坐落在滑大校园里,能容纳70人入住。入住者大多为滑大在校学生,也有一些毕业校友。他们来自不同专业,经过严格的申请和面试程序才被批准入住。由于名额有限竞争激烈,只有那些被认为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机会入住。
  除了70间单身宿舍和相应的生活设施之外,“速度之城”还配备了一些特别设施,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其中包括:先进的无线通讯实验室,内有可供学生使用的各类无线通讯器材,可以无线上网和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功能齐全的报告厅,用于举行各类创意演示会、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公共活动区,方便入住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
  “速度之城”还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管理者大都具有工商管理的学术背景,与学术界和工商界保持密切联系。他们为入住学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
  ——提供科研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咨询,让学生对如何组建团队、如何创办公司有比较完整的了解。
  ——为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帮助学生组建自己的科研创新团队。
  ——邀请教授、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者、创业成功校友等人士举办各类讲座,向学生介绍科技最新动态、创业经验、投资趋势以及营销策略等,帮助学生调整创业的定位和方向。
  ——在学期末举办创新成果报告会,邀请学术界和工商界人士参加,以此作为学生与工商界及潜在投资人相互了解和联系的平台。
  入住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可以说是浸泡在“速度之城”所营造的创业氛围中。他们的居住期限一般为一学期,即4个月。如果一学期结束时其创意还无法实施或没有进展,就必须搬出。如果项目和创意经评估有所进展,则可申请延长居住时间。一名学生创业者告诉记者,入住“速度之城”后,周围的环境给了他推动力,让他勇于奋进,进而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学校政策为创业提供支持

  “速度之城”计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滑大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一是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创业。虽然“速度之城”计划旨在促进创建通讯和传媒技术公司,但滑大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创新和创业,认为广泛的专业,无论是工程、心理、法律、会计都能提供多元化视角,是创新的基础。
  二是保护学生创造的知识产权。滑大对参与“速度之城”计划的学生实行了和教职人员相同的政策,即学生所创造的知识产权和价值完全归开发者和创办人所有,学校不提取任何成果转让费用。这项政策被认为是推动校园科研创新项目成功商业化的引擎。
  三是成立高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滑大拥有加拿大大学中最大的科技园区和自己的高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加速器中心。对于在“速度之城”计划支持下形成的创新公司,滑大将帮助其转入加速器中心,以促使公司进一步发展。同时学校还利用与业界的关系,帮助“速度之城”计划与包括微软、谷歌等在内的众多高科技公司结成合作伙伴。

  创业成功者回馈学校形成良性循环

  “速度之城”计划成就了学生的创业梦想,而不少成功创业的学生又回馈学校,使滑铁卢大学得以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2011年3月,23岁的KiK互动公司创办人泰德·利文斯顿宣布向滑铁卢大学捐赠100万加元(约合630万元人民币)。
  KiK互动公司是迄今为止“速度之城”计划孵化出来的最成功公司。该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能让不同种类的无线通讯设备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目前该公司的用户已超过1000万。
  利用利文斯顿的这笔回馈,滑大新建了“速度之城”风险基金,作为学生创业的种子基金。在今后几年里,该基金将陆续向全校范围通过竞赛评选出来的30个学生新创企业项目每个提供资助2.5万加元、为期4个月的免费办公场所以及与创业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指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美加英德名校注重创业教育 2012-08-30
· "小国"荷兰名校多:全靠灵活办学 2012-01-20
· [财经漫画]钱指名校 2011-05-26
· 欧美名校大方分享公开课“知识青年”趋之若鹜 2010-08-13
· 欧美名校大方分享公开课 2010-08-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