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每个小区业主按规定都应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日后房屋“养老”,但目前全国累计的维修资金金额到底有多少,却很少有人说得清。仅媒体记者能够查到公开资料的17个城市的数据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但很少有业主清楚,这些和自身权益息息相关的钱,应该如何使用、如何查询、如何监管。
不少网民认为,住宅维修金虽由小区业主缴纳,但在房屋受损情况中,很多业主并未使用这笔资金,从中受益。目前,各地住宅维修金在收取、使用、监管等方面皆有不完善之处,亟待规范化,制度化。为此,有必要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住宅维修金在阳光下运作,保障业主权益。
一笔糊涂账
网民“周俊生”说,住宅维修金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由业主缴纳,其权利自然也属于业主。但是,各地在维修金缴纳方面实行的措施不一样,有的一并计算在房价中,由开发商在出售房屋时代收,也有的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向业主另行收取。这两种收取方法,前者比较省事,但却淡薄了业主对维修金的认识,后者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又增加了维修金收取的难度。
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底出台的《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已把严重漏水、电梯故障等问题列为紧急情况,然而,政策出台几年间,还是有很多看起来符合情况的小区,至今没有用上这笔钱。
网民“张枫逸”认为,从法理上讲,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是业主为维护房屋而提前预付的资金,政府只是代为管理。可现实却是,维修资金“交钱时没商量、用钱时说不清”,大量维修金躺在有关部门的账户上睡大觉,国内大多数城市已使用的维修资金不到归集总额的1%。这种现状不仅损害了业主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更带来资金安全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已接连发生多起维修资金被非法挪用事件。
管理太繁琐
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大多数城市已使用的住宅维修金不到归集总额的1%。有网民指出,一边是大量结余,一边是很多小区维修要自己付费,原因是管理制度过于繁琐。
网民“瞿方业”认为,住宅维修金使用率如此之低,说明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房屋大修资金交付比例过高,造成广大业主资金的浪费。这些维修资金都是广大业主辛苦赚来的,如果只有这么低的使用率,说明房屋维修的费用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维修资金的交纳比例应当降低。
二是维修资金根本没有起到为业主服务的作用。从多年来房屋大修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申请住宅维修资金程序非常繁杂。根据《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第九条,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但实际使用过程中,资金的使用,不仅要得到多数业主的同意,还需要政府住房维修部门的审核,对于维修部分的评估还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评估机构。这就相当于说资金实际上由政府部门管理,如此繁琐使得如此多的资金沉睡在账户里。
制度须完善
网民“郭文婧”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事关房屋“养老”,本不应该成为一笔糊涂账,但现实的糊涂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采取有的放矢的办法。当然,在法治社会,首先需要从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开始。
还有网民认为,作为维修资金的缴纳者和受益人,公众对其理应拥有知情权和话语权,这笔钱的使用情况没有任何理由不向权益人公开。就短期而言,有关部门应细化公开程序,明确问责机制,早日推动维修资金公开制度化,在阳光下运作。就长远来说,应赋予业主大会法人资格,完善监督保障措施,打通其代表整个小区业主管理维修资金的“任督二脉”,充分发挥业主自治,才是根本之道。
网民“周俊生”指出,住宅维修金的糊涂账,其实反映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失位。民众缺乏权利运用的训练,政府部门缺乏对民众自决意识的充分尊重。要让维修金的账目“明白”起来,让它能够方便地取之于业主、用之于业主,关键还在于基层政府要充分尊重民意,尊重小区业主的自决权,而不必事事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