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蒙牛乳业发布的2012年中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83.6亿元,同比下降1.2%;盈利6.447亿元,同比大降18.4%。据悉,这是蒙牛继“三聚氰胺”风波之后,再度出现业绩下滑。
公告称,受2011年末黄曲霉素M1及其他负面报道,蒙牛市场销售一度下滑幅度近30%,公司通过加大促销力度逐步恢复市场份额。其中,液体奶产品销售额160.6亿元,同比下降2%;冰淇淋产品22.1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他乳制品销售额3.48亿元,同比增长24%。
对此,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三聚氰胺”余波影响以及频频出现的质量问题,都是导致蒙牛利润下降的直接“推手”。另外蒙牛内部管理混乱,其代工制度的存在,加大了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据了解,除了2008年因“三聚氰胺”事件使得蒙牛业绩陷入巨亏之外,此后已连续三年保持增长状态。但去年以来,各类质量投诉和丑闻频频发生在蒙牛身上。除了黄曲霉素M1事件,在去年三季度广东省工商局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蒙牛“随便”榛子巧克力雪糕就被检测出菌群总数、大肠杆菌不合格。
实际上,除了自身的管理和质量原因,蒙牛的业绩下滑也体现了整个市场的疲软。“在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国内快消品行业利润下降已成既定趋势。”朱丹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