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中韩建交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由于在资金、市场、劳动力等资源方面的互补,两国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也一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以及我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两国经济层面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韩企投资规模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专家认为,随着中韩自贸区的谈判深入,以及两国在更广泛层面的经济交流,两国未来将逐渐迎来竞争和深度合作并存的局面。
中韩经贸:20年从互补走向竞争
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的南半部,西临黄海,与我国山东省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为190公里。经过40多年的发展,韩国已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一跃成为GDP和外贸总额居世界前列、拥有发达的造船、汽车、化工、电子、通讯工业、网络基础设施名列世界前予的新兴先进工业国。
1992年8月24日,我国与韩国正式建交,改变了建交前通过我国香港等地进行间接贸易的状况,两国间贸易额迅速增长。数据显示,1992年中韩贸易额为50.3亿美元,1996年就达到200亿美元。2004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1年中韩贸易额达到2456.3亿美元。专家预计,2015年中韩贸易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认为,中韩两国经济交流合作发展较快的原因在于两国在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同时,中韩两国地理的毗邻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等均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以及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两国之间贸易的不平衡。数据显示,我国对韩贸易一直是逆差,逆差额几乎年年扩大。商务部数据显示,1992年我国对韩贸易逆差为2.1亿美元,2000年为119.2亿美元,2010年就已达到696.3亿美元,是建交初的330倍。
同时,两国的贸易结构正在从互补转为同领域的竞争。在贸易结构上,韩国主要向我国输出机械、电器、化工和钢铁等产品。随着我国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向韩国出口结构已由农产品和矿产品转向钢铁、纺织、电子、化工等产品,并且两国企业竞争性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提高和市场扩张能力日臻成熟,两国企业在汽车、钢铁、电子、造船、IT等行业在承接海内外订单和占领市场时竞争加剧。
此外,韩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和禁运等贸易摩擦也时而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以来,韩国就对我国企业生产的氯化胆碱、聚酯拉伸变形丝、浮法玻璃、连二亚硫酸钠、锐钛型二氧化钛、瓷砖、乙酸乙酯和醋酸乙酯等发起反倾销调查及征收2.93%至36.18%不等的反倾销税,韩国还以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
韩企对华投资:从高速增长转向快速下滑
建交以来,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以及我国有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庞大的潜力、丰富的天然资源等原因,韩国对我国投资呈现持续、急速上升的趋势。但近年来,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韩企投资增幅下滑明显。
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完成的《2006年中国商务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批准韩国来华投资3.89万项,实际使用韩资金额311亿美元;但韩国外交通商部201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起,到中国投资或访问的韩国企业呈现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45.3亿美元减至2009年的26.2亿美元。
韩国对中国投资增速和影响力也明显下降,韩国国际金融中心称,韩对华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华投资比重已从5.4%(2006年)下降到2.2%(2011年)。
山东是中国最早与韩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省份之一,韩国也是山东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据山东省商务厅介绍,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韩国对山东投资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韩国对山东实际到账投资分别同比减少4.7%、21.2%和10.1%。
专家认为,韩企投资从建交初至今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建交初韩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毛皮、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后逐步向电子产品、手工制造、水泥、汽车、钢铁等方面转移;二是由以韩国中小企业投资为主向韩国三星、现代重工等大型企业逐渐加大投资转变。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认为,近年来韩国经济相对低迷是韩国对华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则是我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以及针对外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等,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韩资的吸引力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中韩合作竞争与深度合作将并存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完善优化,以及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韩之间经贸合作互补性将逐渐减弱,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将出现竞争与深度合作并存的局面。
专家认为,建交初我国的产业结构和韩国是互补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双方产生了竞争,两国之间经济结构和资源互补的优势在慢慢减少,竞争格局已经出现,而双方在金融、电信、新能源和技术方面的合作仍处于初步阶段,尚未达到替代两国传统投资和经贸的地位。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国内企业不断走出去,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将从最初的资源互补逐渐走向深度合作。
牛林杰说,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短期内仍将处于低迷阶段,韩国企业对我国的需求将不再局限于各项资源,而是更加看重中国市场前景。一些企业将更加重视在我国投资并在我国境内消化产品。
专家认为,我国企业也将不断加大对韩国的投资,以及和韩国企业在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将更加深入,也是两国建交20年后迎来的新的经济合作局面。”牛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