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建造师数量是衡量建筑企业资质的重要指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专业人员不够的建筑企业打起了“证书挂靠”的主意,将社会有资质证书的人员“挂靠”在企业名下。当前,建筑行业“证书挂靠”普遍,中介公司资质转租“生意”红火,已成公开“秘密”。
“挂靠”生意火
武汉某高校建筑专业教授周先生多年前取得了一级建筑师资质,由于高校教学并未对证书提出严格要求,他就将证书挂靠到一家建筑企业,不用上班,每年都有不菲收入。
调查发现,证书挂靠者以高校教师居多,挂靠企业则多是民营建筑企业。现在一级建筑师证挂靠“行价”每年12万元左右;一级建造师2至4万,二级建造师1.2万左右。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建设项目基本都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要求招投标企业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些民营企业为节约成本,不聘太多工程技术人员,而采取“证书挂靠”。
武汉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称,建筑行业证书挂靠是普遍现象。一级建造师一年工资动辄几十万,还很难招到人。培养自己公司的人考资质,时间成本不说,考过后还可能跳槽。
“证书挂靠”已滋生出产业链:证书持有者通过“挂靠”获利,企业“租来”证书实现资质达标,中介机构则通过资质转租收取服务费。
建筑师、暖通工程师、建造师、结构工程师……这些建筑行业证书非常抢手,在百度搜索“证书挂靠”有376万余条,其中大多是与建筑相关的公开证书挂靠信息。“证书挂靠网”“中国挂靠信息网”等网站颇有人气。
人才稀缺致“挂靠”
多位业内人士反映,有资质的建筑人才稀缺,不少中小建筑公司常为资质问题犯愁,于是不惜重金租证。
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而取得证书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湖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市场管理处负责人说,这使许多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无法拿到相应资质,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顺利取得资格。“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与资质认定要求存在差距,因此产生证书挂靠。”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为4160.44万人,而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人员不足1%。
“注册建筑师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衡。”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处长王云泉说,“湖北目前有一级注册建筑师618人,二级注册建筑师898人,但全省有200多家建筑设计企业,且持证人集中在大公司,还有一些是大学老师和公务员。”
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公司在湖北古建筑市场拥有80%的份额,年产值达六十亿元。总经理曹继杰最近一直在为企业资质问题发愁,因没有足够的建筑师和建造师,其现有的一级资质极可能不保。
在武汉一家房地产猎头公司工作的李小姐介绍,建筑师需求量很大,公司已好几个月没能挖到一级建筑师。
“证书挂靠是违法的。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执业和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等行为均是被禁止的行为。”湖北鼎力众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彦说。
据悉,2009年震惊全国的“上海倒楼案”中,陆某将建造师证挂靠在施工方众欣公司,但这家公司并没人拥有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不符竞标要求,却凭借陆某证书获得竞标资格并中标。事发后陆某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除了法律风险,证书挂靠者与中介公司、挂靠公司发生矛盾的例子比比皆是。武昌的吕先生将一级建筑师证挂靠到一家企业,到期后证书被扣拿不出来。“因为是违法合同,双方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张彦说。
制度变革是方向?
湖北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市场管理处负责人说,证书挂靠挑战市场管理的基础,必然影响到企业建筑行为和工程质量,已成建筑安全的一大隐忧。
张彦认为“证书挂靠”是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但王云泉认为这并非症结所在。他说,国家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规定只能在一个单位注册,全国联网,将劳动合同、社保和证书捆绑在一起,但挂靠者和企业仍私下签协议,“人证分离”很难被发现和认定。
要建立全方位、多维度的建筑行业考核评价体系。王云泉认为,要在统一考试、严格准入的基础上,对部分从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建立补充考评机制,弥补考试不足。同时,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对注册资格变更管理,规范变更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工程质量,是避免负面影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不过,专家仍期盼制度性变革。王云泉说,“我国将建筑行业单位资质和个人资质捆绑,要求持证者须在有资质的单位注册才能执业。西方则强调个人资质,由个人建立建筑师或建造师事务所,事务所和客户间用市场手段来约束。对个人资质进行约束,是未来建筑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