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粮仓向现代农业转型
2012-08-22   作者:张云龙/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机械化节水喷灌。
    通辽拥有耕地2200万亩,粮食年产量实现“七连增”,连续突破百亿斤大关,农区有10万眼机电井,是内蒙古产粮最多的地区,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
  但是百亿斤粮的背后,却是越来越严重的地下水危机。通辽市副市长孙振云说,通辽市一年用水3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就达29亿立方米,不少地区地下水位下降7至10米,形成地下漏斗,通辽市已成为全国110个缺水城市之一,长期下去,通辽市生存生产存在威胁。
  为此,2011年开始,通辽市新一届市委政府重构“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战略,提出“8511521113”工程,其中农田建设的主要内涵是,建设8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现代节水农田,建设500万亩饲草料基地,发展设施农业100万亩、高效特色种植业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00万亩,压缩3万眼机电井,实现节水5亿立方米的目标。
  通辽市农业从此走上了科技高产、生态节水、循环发展的现代农牧业新路子,这是内蒙古乃至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新的规划催人奋进,通辽市2011年就实施了132万亩节水高效示范项目,今年又将新增168万亩。
  今年春耕生产最繁忙和最紧张的关键时期,膜下滴灌、大型喷灌项目在通辽市遍地开花,玉米、红干椒等作物种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开始大面积实施。
  近日,记者在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村看到,大片的玉米挺拔茁壮,收获的季节已经不远。村主任王锋高兴地说:“亩产预计增加二三百斤,今年是个大丰收年!”
  王锋说,产量增加的原因一是因为天公作美,雨水来得正是时候,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施了节水项目。
  建新村5500亩地今年春全部改造成高效节水农田,其中膜下滴灌4500亩,喷灌圈覆盖1000亩。
  据介绍,采用膜下滴灌后,彻底改变了农田用水的漫灌方式,实现水肥一体化,水和肥直接作用植物根部,效果非常明显:除增产外,节水超过三分之一,浇灌用时节省70%,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水站派一个人就浇了地,再不用家家出人看管。
  王锋说,今年雨水罕见,节水项目的效益还无法达到最大化,正常的半干旱年份才是最适合的。有了节水项目,全村45眼机井已经压缩了12眼。
  记者从通辽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过程中,通辽坚持田间节水与输水过程节水并重,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并用的原则,使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和提高。在平原区玉米种植带扩大和提高低压管灌建设规模和标准的同时,逐步利用低水高调、截潜流、扬水站等工程配合管道输水向丘陵山区发展,并在库伦旗小南京洼项目区攻克了径流蓄水实施膜下滴灌的技术难题。微灌建设由原来单一的红干椒膜下滴灌推广到玉米种植以及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膜下滴灌技术辐射品种范围与土地面积同步扩大。
  大型指针式喷灌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并全面推广,发展大型指针式喷灌面积达7万多亩,使节水灌溉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社会效益显著。采取节水技术后,亩平均灌溉定额由400立方米降低到200立方米左右,节水率为50%,滴灌技术的节水率达60%以上。
  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使灌溉保证率大大提高,灌水质量大为改善,农作物产量随之稳步提高。据统计,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后,灌溉区的农田粮食作物平均亩增产200斤,大部分中低产田粮食作物平均亩增产可达600~800斤,全市粮食平均增产达12亿斤,新增农业产值达2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0元。
  节水灌溉为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提供了基础条件,使优质高效粮、油、菜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的产出率,商品率大为提高,农牧民收入也成倍增加。开鲁县在采用滴灌高效节水措施的项目区,红干椒平均亩增产200斤,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700元左右。库伦旗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亩均增产超过800斤,人均纯增收在1000元左右。节水灌溉显著的效益带动了群众大搞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为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农村牧区农畜产品市场的形成,农牧民致富达小康步伐的加快,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依托节水增收计划,通辽市还积极探索农业经营新模式。借鉴先进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成功经验,通辽市在各旗县市区建立1~2处节约使用地下水试点,通过在机电井上安装“射频卡自动灌溉管理控制器”或“IC卡智能管理器”加强地下水节约管理,解决了管用之间的矛盾,使村民能自觉地加强田间管理,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扭转了过去地下水灌溉用水无法管理的难题。目前,全市573眼机电井成功安装了“射频卡自动灌溉管理控制器”,为1.2万户用水户发放3756张射频卡,控制管理灌溉面积10万余亩,成功建立了“先预存水费,后刷卡用水”的新型农业灌溉管理制度。
  节水高产项目带动了农业种植经营模式的改变,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资源支撑向依靠科技贡献转变。通辽市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田、良策”和“八个统一”法,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全市还在2098个村嘎查比照“村官”的待遇选派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将科技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华能通辽风电寻求“高地突围” 2011-06-20
· 华能通辽风电装机突破百万千瓦 2010-12-27
· 通辽:辽河之畔明珠闪耀 2009-12-1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