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历了台风“海葵”的袭击,江苏省太仓市黄桥村村委会主任王解忠却一脸淡定:“5小时下了200毫米的雨,全靠新改造的5个泵站,流量增加了1倍,一天就把圩堤里的水排出去,保住了3900多人的安全,5000多亩农田也没被淹。而在1998年和2005年,一样的大雨,受灾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
同样的大雨,为何境况不同?王解忠认为:“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以前用水家家争,坏了没人修,建好也用不久。这几年,乡镇水利站‘回来了’,村里水管员上岗了,抗灾能力增强了。”
小水利工程谁来管?这成为新时期农村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日前,三部委联合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靠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队“三驾马车”共同驱动,到2013年底,基本建立全面覆盖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直面体制不顺、主体缺位、经费不足等制度性难题,农村水利改革正在破题。
在太仓市双凤镇农民眼中,水利站变了。
“过去只管收费,现在是真搞服务。”农民陆耀林说,10多年前,水利站基本“不务正业”,卖建材、开门市,光想赚钱,渠道淤积没人管,水灌不到田。哪像现在,不收农民钱,水给你放到田。
双凤水利站站长邹树林感叹,以前水利站一直是差额拨款,工资只能拿一半,待遇差,留不住人,13人的单位,先后有5人辞了职。
转机来自2010年,太仓市实施乡镇水利站改革,明确其公益职能,定岗定编,全市的乡镇水利站纳入到县级财政预算。
“吃上财政饭,没有后顾之忧,大家心态变了。”邹树林说,水利站回归其职能,圩区规划、河道治理、小农水建设,近3年,实施了1.2亿元农田水利项目,更新58座泵站,灌溉系数提高到0.68。
双凤水利站是全国乡镇水利站的缩影。农村税费改革,农村集体逐步退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乡镇机构改革,许多基层水利站因种种原因职能不断弱化,全国1/3以上的乡镇没有设水利站,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线断、网破、人散,出现了小农水工程“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局面。
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说,当前农村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村水利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及时弥补管理主体的缺位。作为最基层的水利单位,基层水利站直接面对农民,按照中央要求,要强化其公益性职能,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到县级财政预算。
各地不断探索新机制。山东按流域设置乡镇水管站,对水利工程进行统一协调,跨乡镇管理,沟渠的利用效益和水资源效率大大提高;浙江整合优化事业资源,争取“增量”,
盘活“存量”,全省可增加1000多个水利员事业编制;江苏理顺了71%的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2011年落实人员财政保障经费近3亿元。
基层水利站建设步入快车道。一年多来,全国共新增、恢复基层水利站4520个,新增基层水利工作人员1.4万人。
基层水利站不能包打天下。李国英认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其中,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基础力量;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由受益农户自愿组成,可以填补管理主体的缺位;而准公益性专业化服务队伍,主要是提供专业化和技术性服务。
管理主体缺位,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应运而生。
走进江苏常熟市董浜镇节水灌溉协会监控中心,大屏幕上能随时看到数公里外的大棚内的各类数据,协会负责人王志丰拿出手机,轻点了几下,大棚内的喷淋头就旋转起来。农民陆定川说:“协会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维护,省心省力,一年节省水费100多元,蔬菜亩均可增产1000多元。”目前全镇累计推广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受益农户5000多户。
“农民的事让农民做主。”湖北省当阳市黄林村农民饶相清说,东风三干渠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后,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理顺了利益关系,明确了管护主体。10年来,用水户从1200多户增至目前的3500多户,灌溉面积从6000多亩增至目前的25000多亩。
据统计,一年多来,全国新增农民用水户协会近2万个,达到7.8万人,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随着农村水利机械化、现代化的推进,专业化服务队伍加快发展。目前全国建成各级抗旱服务队14064支,仓储面积111万平方米,最大抗旱浇地能力449万亩/日,初步建成了社会化抗旱服务网络。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江苏省探索分级负责、专群结合的新机制,初步建成了“以乡镇水利站为基础,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村级水管员参与”的农水工程管理网络;甘肃省努力一个县组建一个抗旱服务队,一个乡镇组建一个乡镇水利站,一个村培育一个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水利基层服务“有腿了”,农民用水更便利。
太仓市双凤镇农民陆青海有了个新职业,“没想到老了还能有事干,当上河道管护员,每天清理一公里河段的垃圾,一年收入1.2万元。”50多岁的老陆对这份工作很满意,“为了村里吴塘河的好环境,出一把力。”
太仓市水利局副局长陆振超说,政府补贴经费,激起乡镇水利站的活力,不断拓宽水利业务,从灌溉到河道管护、农村污水处理,凡是跟水有关的都管了。水利站将水利日常管护分担给农村劳务合作社,农民成了河道管护员、农村水管员。通过两年多治理,许多乡村再现“鱼米之乡”景象。
“有水源无设备,请找抗旱服务队”,河南新密市开通抗旱热线,使抗旱服务队成为“抗旱的110”,成为农民的及时雨。广东增城的基层水管员发挥了“五员”作用:当好水利工作的宣传员;日常管护职责的巡查员;科学调度用水的协调员;群众转移的疏导员;突发水事的联防队员。
解决人才断层难题,到2013年,全国水利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将达到80%,全部人员实现持证上岗服务。山东宁津县以乡镇为单位,恢复重建乡镇水管站13个,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人员在乡镇有专业技术能力者中选择任用。枣庄市山亭区按照“村村都有水管员”的标准,配齐村水管员,解决小型水利工程村级管理断层的问题。
各地不断探索新机制,从根本上打通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职能明确、布局合理、服务到位、全面覆盖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正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