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收益少 非港居民赴港理财还需“悠着点”
2012-08-17   作者:刘砚青、李会平/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6.38%,太不可思议了,比咱们这里的银行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高一倍多呢!”刚刚听到这样的消息时,福州的陈先生无比兴奋。可是仔细一研究,陈先生发现,所谓高息利率,只能拥有一个星期,一周后就会恢复到正常的利率0.6%。

  “高息”仅限一周

  尽管恒生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开出6.38%和8%的高利率,实际上,与内地银行相比,香港地区的单周优惠利率实在是让内地居民难以获利。
  恒生银行此次为吸引非香港居民而推出的人民币存款优惠——6.38%,细细分析,难以成为赚钱新途径。首先,要获得这次人民币优惠利率,对持有人民币的非香港居民,就意味着首先必须把人民币兑换成港币,然后再通过恒生把港币兑换成人民币,这一来一去两次兑换的损耗,无疑将大大抵消优惠利率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6.38%的高利率仅针对一周定存,一周过后之后就只能享受香港银行偏低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了,恒生银行1年期定存利率仅为0.6%,远低于内地银行3%至3.3%的利率水平。
  最后,去香港开设银行账户和人民币存款,是要有交通费用的。以某廉价航空公司的机票价格为例,最便宜的往返机票加上燃油附加费、离境税等也要1657元。而以6.38%的利率将135万元存1周定期,利息收入才能达到1674.75元,这意味存够135万元也不过刚刚把机票钱赚回来,更不要说住宿等其他开支了。
  香港一位金融从业者说,香港的此项政策最主要的受惠者是那些希望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非香港居民,他们因此有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渠道,至于大陆居民由于本来就以人民币为本币,这一便利意义极为有限。
  中信银行国际的优惠策略也大同小异。据中信银行国际官网信息显示,客户若同时开立人民币、港币账户及香港证券账户,8%的利率只能持续一周,其后,会以2%的年利率对非香港居民的资金进行定存。若之客户仅开通人民币或港币账户,在享受了第一周的8%高利率之后,客户只能获得1%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目前内地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25%,目前多数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都在3%以下,与内地银行相比明显处于劣势。而且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对储蓄存款设定了5000元的最低存款额,若低于这一标准,银行将不付任何利息;一年期定存方面,汇丰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永隆银行只对存款金额超过1万元的客户计付利息。此外,部分银行还会对低于最低存款额的账户收取管理费,如恒生银行综合理财账户需有1万港元或等额人民币的最低起存额,否则银行每月将收取60港元手续费。
    “只有要来香港投资或想转移资产的投资者才可能需要把人民币从国内带到香港来。”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否则她还是宁愿把钱存在内地的银行里。”
  
    套利资金几无空间

  据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约的修订人民币《清算协议》规定,目前香港居民开设人民币账户,每日可按照上海的在岸人民币汇价兑换2万元人民币,每日最多可进行跨境人民币汇款8万元。那么,非港居民在香港开人民币账户后,是否存在汇价套利的可能?
  招行一位负责人表示,眼下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汇价差价很小,几无套利空间。
  据《都市快报》记者了解,目前香港银行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介于2%至3%之间,而内地不少小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浮后最高可达到3.3%;汇率方面,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只比国内即期汇率低20基点(1个百分点为100个基点),如果10万元人民币在内地兑换美元,仅比在香港兑换少30美元,并不见得划算。
  此外,目前人民币赴港仍受到外汇管理局每人每年5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限制。因人民币不能直接跨境汇款,在汇率转换及汇款手续费方面又会增加成本损耗,以10万元人民币为例,到港之后,能支配的最多只有99019.45元人民币,综合费率近1%。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理财专家称,内地居民把人民币从内地搬到香港,得先把人民币换成港币。这是第一次换汇,有成本。在香港存款的当天,又要把港币换成人民币;这是第二次换汇,也有成本。一段时间后存款到期,人民币要换回港币,这是第三次换汇,又有成本。
  “我们专门作了一个测算。”上述理财专家称,“在存款期限内,假设人民币对港币的汇率不发生变化,将等值500万元港币的人民币到香港去存,几次换汇的成本约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
  人民币在香港市场的汇率是波动的,近段时间人民币对港币在贬值。也就是说,内地居民把手头的人民币搬到香港去“吃利差”,有较大的汇率波动的风险。
 
  理财产品少 收益率普遍不足4%

  上海的刘女士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说,如此高的利率确实很具有吸引力,但自己不会把钱存到香港的银行去。“一是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二是费用的优惠不够诱人,三是想买些香港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发现没有产品可供挑选。”
  《上海金融报》记者从香港了解,目前香港各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限,品种不够丰富。“内地人民币产品远多于香港,这也会限制人民币资金进入香港,除非这些资金都兑换成港币和美元后转投外币产品。”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表示,“但在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的前提下,这一情景出现几率不大。”
  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去香港开户投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目前在香港可投资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并不多,收益率表现与内地银行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人民币保单、债券、相关基金等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不超过4%。而内地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6%左右,信托产品收益率在9%-10%左右。
  广州创必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发展总监、国际金融理财师布卓君也提醒,现时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投资工具还不多,主要以银行发行的存款、理财产品、债券、基金和保险为主,因此,在香港利用人民币投资从理论上说不会取得比国内类似投资更高的收益率。而且,目前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仅有华夏沪深300指数ETF及汇贤产业信托两只证券产品,而且由于资产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双股双币”人民币新股产品也一直处于难产状态。
  刘东亮表示,香港本地的利率很低,无论银行存款还是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不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此外,居民把人民币从内地搬到香港,来来回回地换汇也需要成本。去年一些香港居民都跑到深圳、珠海,将人民币存在内地的银行,这足以说明香港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利率没有优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角色日益凸显 2012-08-09
· 汇丰7月份香港PMI升至50.3 2012-08-03
· 国家开发银行60亿元人民币债券在香港整体上市 2012-08-03
· 香港发布7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 2012-08-03
· 香港外汇基金总资产6月份增加495亿港元 2012-08-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