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基地一年一季稻一季麦,刨除土地租金、人工、各种农资投入,1亩地利润仅529元,整个粮食基地的利润约为110多万元,而前期投入的基础设施折旧却高达200万元/年。”苏州永联粮食基地负责人刘中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置身苏州永联,记者可以深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相对广大欠发达地区而言,永联的“一园四基地”的建设标准堪称“奢侈”。在永联粮食基地,种田从锄头钉耙时代跃入电脑鼠标时代。坐在监控室,2000多亩水稻生长情况尽收眼底,是排是灌由电脑控制,种植、收割、烘干全程机械。田间管理的“农民”中,有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基地负责人刘中峰拥有双学位,既有农学知识,又熟悉大型机械使用。 在鲜切花基地,一座座连栋温室排列有序,温度、光照均可调节,同时配有高标准冷库、加工车间等设施,种植香水百合、白菊、非洲菊等高附加值产品。水产养殖、苗木基地也是如此,而且各农业产业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副产品还可循环利用。 记者了解到,1970年在长江滩涂上围垦新建的永联,曾是苏州市张家港市最小、最穷、最被人瞧不起的村庄。后来通过发展工业,主要是钢铁产业,成为当地人人羡慕的文明村、首富村。去年这个村上交国家税收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列第二。然而,在最近的几年里,依靠工业富裕起来的永联,在成为“华夏第一钢村”之后,却回过头来发展起现代农业。村里将仅剩的约7000亩地,通过集中流转和整理,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粮食、鲜切花、苗木、养殖四大基地和一个休闲旅游的农耕文化园。 高标准的背后是高投入。据永联村提供的数据,粮食基地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1700万元;鲜切花基地占地约400亩,总投资2500万元;水产养殖基地占地约100亩,总投资1400万元……且不谈这么多的投入,在寸土寸金的苏州,拿出这么多地发展农业,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永联人究竟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就为了打造一片“盆景”农业吗?这样的“盆景”农业意义何在?面对如此多疑问,永联人却有一本自己的账。 诚然,正如刘中锋所说的那样,算经济账,永联的高投入似乎并不明智。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鲜切花、养殖、苗木、休闲观光农业虽然被永联人寄予厚望,但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也坦言:“赢利有望,但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不过对于永联人来说,除了经济账,他们心中还有一本“保障账”。已是76岁高龄的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情感。“遇到荒年怎么办?钢铁不能当饭吃。”这位曾带着永联人突破“以粮为纲”思想束缚的致富带头人说,“作为一个村庄,工业发展再快,农业也不能丢,而且还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有这块旱涝保收的粮食基地,尽管已放下裤管不再种田,但永联村民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而且还是高品质的“放心粮”。 在永联,发展现代农业,还有一本“生态账”。在永联,《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农田、苗木、花房环抱着钢厂,工人走出厂区,就可以闻到稻香,看到白鹭,如有时间还可到农耕文化园,追忆江南水乡传统田园风貌。 张家港市宣传部门工作人员陆俊告诉记者,白鹭的归来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媒体还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要归功于成片的稻田,稻田也是一种湿地”。就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永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屋檐下,已有燕子衔泥筑起了两个窝。 “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土地的集中流转,还需要高投入。”刘中峰说。负责永联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和管理,让他对现代农业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而这种投入,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应看到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看到农业的保障功能和生态效益。” 目前,在江苏乃至全国,农业的现代化正在大踏步迈进。在富裕起来的永联,可以拿工业利润为农业买单,但是在其他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谁来为现代农业的保障功能、生态效益买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永联告诉我们,这需要有人给出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