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一年的中原经济区终于初步确定了辐射范围。7月23日,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基本确定了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涵盖5省30市、两县。
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3%,在中西部省份中,这样的成绩并不算亮丽。河南之外,有望列入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周边地市,则增速不等,既有像淮北13.2%的同比高增长,也有类似邢台8.7%的“平稳运行”。
中原经济区首次整体亮相,已是各有千秋。
高低不均衡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不仅为河南带来利好,也引得周边城市纷纷靠拢。此前即有安徽、山西等地城市主动对接中原经济区,以期共享政策红利。
此次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后,首次有了确切的范围界限。与此前专家建议的7省27市相比,最终的中原经济区范围有所调整,基本确定为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安徽、河北、山东、山西等部分地区。
与河南地缘相近、所遇到的发展问题类似是这些区域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因素,但从上半年的发展速度来看,却是各有千秋。河南上半年GDP增速10.3%,河南之外,有望列入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周边地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速,既有远远低于河南的8.7%,也有远远超过河南增速的13.2%。
增速的跨度之大,显示了这一区域内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均衡性。不过共性的特点是,不管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是河南还是周边地市,在其所处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均处于相对落后地位。
从中部六省的半年报来看,梯次明显。安徽增速排中部第一,同比为12%,紧随其后的是湖北、湖南,均为11.5%,江西、河南、山西则依次相差0.2个百分点,分别为10.5%、10.3%、10.1%。
河南最终靠0.2个百分点的优势,摆脱了近几年在中部垫底的尴尬。一位河南本地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这几年河南经济排名在中部多次垫底,单位还曾出台规定一般不接受媒体采访,“数据不好,也没啥好说的。”
据该专家介绍,河南传统的经济结构偏资源、能源型产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是资源型国家、省份、地区大发财的时候,河南不仅经济总量在中部第一,经济增速也一度领跑。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河南这种相对单一、粗放的经济结构弊端显现。对资源、能源型产业有着严重依赖的河南,不仅受影响更深,调整与恢复也相对较慢。在与中部其他省份的竞争中,也变得明显底气不足。
体现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上,则显得有所保守。在河南“十二五”规划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描述中,提出了“两高一低”的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于全国,一般河南要争取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两个百分点;在和中部对比时,强调了‘力争’,说明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河南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金美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则认为,从河南的情况来讲,和同期比增速有所下滑,但整体还是在一个高位区间,而且在全国或者中部,其增幅的位次也是在上移的。
有望列入中原经济区的安徽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五市,地处皖北,在其省内也多属于欠发达地区,正在努力追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从上半年的增速来看,已初步实现了发展速度上的“上位”。在安徽省GDP增速前六名中,淮北、蚌埠、宿州三市在列,淮北还以13.2%的增速,位居芜湖、合肥之后排在第三位。
山东菏泽、山西晋城也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3%、10.8%,河北邢台则显得过于平稳,上半年同比增长仅为8.7%,与沿海发达地区增幅持平。远低于10%的东、中西部增速分界线。
强化招商支撑
河南的经济数据中,最为亮丽的当属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在全国外贸出口形势普遍暗淡的形势下,河南的出口额再次实现了接近翻番的增幅。
根据河南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河南省出口132.8亿美元,同比增长9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4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增长417.7%;一般贸易出口增长
0.6%;其他贸易出口增长2.2%。
在中部六省排序中,上半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增速在中部均为第一。出口值因落后江西省5.5亿美元,今年以来首次退出中部出口第一的位置。
亮丽的数据背后,最大的贡献者当属富士康。2012年上半年,富士康集团下辖企业进出口104.3亿美元,占河南省进出口的48%。扣除富士康因素之后,河南全省外贸进出口仅增长2.5%。
郑州海关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2011-2012年河南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中预计,2012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随着富士康集团手机业务的全面投产,预计河南2012年进出口规模将超越600亿美元,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在金美江看来,富士康从去年7月份才开工,到现在才一年时间,已经慢慢把无中生有、空降的电子行业,发展成了支柱性产业,带动河南外贸出口实现了翻番的增长。“等两三年河南电子行业发展起来,完全可以接替资源、能源型产业对经济的拉动。”金美江说。
河南省统计局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分析中也认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继续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力支撑作用,在全省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富士康当属河南近年招商引资中的最大亮点。
金美江认为,“过去调结构、产业升级,老是聚焦在对现有产业的改造上,现在看来,像富士康这种空降兵式的企业,完全可以‘无中生有’带起一个新生产业。”
除了富士康所带来的电子产业外,河南省还在全省设立了175个产业集聚区,承接发达地区链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力争每个产业集群区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从上半年的招商引资成绩看,河南省共完成省市重点项目投资4159亿元,招商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地区第一位。
在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招商引资正在成为中原经济区内城市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引进“空降兵”式的龙头企业,还是“无中生有”培育起一个新生产业,在中部先行获批的试验区发展中,都有过成功的经验。
中原经济区内,类似的故事也有着不同的版本。上半年同比增速为12.3%的宿州,同样通过引进百丽、奥康等制鞋类龙头企业,提出了打造中部制鞋产业基地的规划。
期待兑现政策红利
“10.3%的同比增速,对河南来讲,处于一个可上可下的区间。”河南省统计科研所所长金美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据其介绍,这一增速和此前的预期基本一致,河南的经济仍然处于一个下行的趋势。
对于第三季度的形势,金美江认为还要看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这十几年的观察,河南的经济周期总要比全国情况晚半拍,人家下的时候,我们可能在上;人家上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在下。”金美江说。
虽然总体趋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在金美江看来,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等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有上升的动力。
7月23日,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在作《关于201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时透露,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下达河南省建设资金137.2亿元,审批、核准河南重大项目47个,居中部地区首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军认为,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践还有一个磨合期,“最近郭庚茂省长天天对着几十个部委签协议,干什么?就是逐步跟部委落实对口支持政策。”郭军说。
据张维宁介绍,目前,36个国家部委和中央单位已先后出台了具体支持文件或与河南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谈纪要。财政部设立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财力补助,国土资源部正与河南省共同研究“人地挂钩”政策具体推进措施。
积极对接中原经济区的皖北五市,也希望通过共享中原经济区的政策红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宿州市发改委巡视员周恩永认为,“既然国家战略想发展中原这个区域,肯定会拿出一系列政策。不入这个圈,就不能享受这个政策。比如土地政策。”
而据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介绍,通过推行“三化协调发展”、实行“人地挂钩”政策,将有望为河南释放500万亩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2011年河南工业化、城镇化用地指标需求大约为60万亩,实际获批约为20万~25万亩。
宿州市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副局长王立秋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现在宿州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瓶颈也是土地问题。在其看来,像皖北这样发展起步晚的区域,真正开始去搞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受到国家土地指标调控制约,造成项目落地受土地制约,有项目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