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多方面挑战,路在何方?在南宁参加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代表就此进行闭门讨论。部分代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东亚关系密切,因此今年很多代表并未将话题仅仅局限于泛北部湾本身,而是放在了范围更广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上。代表认为,当前应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受挑战
本届泛北论坛除了邀请泛北部湾国家代表参加外,还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代表参加。与会代表认为,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面临多方面挑战,同时,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毕吉耀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美国在反恐战争结束后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入不敷出,将全球战略中心转向亚洲,对东亚地区现有的合作机制产生冲击;东亚国家之间的互信度在下降;欧洲债务危机给东亚带来影响;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制及发展阶段等存在巨大差异,东亚深化合作存在诸多障碍,区域合作长期停留在贸易自由化方面。
有代表提出,当前一些FTA(自由贸易协定)的制订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只是在某些产业给予有限的优惠政策。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总裁克莱德·普雷斯特威兹认为,当前很多FTA并没有在实质上解决贸易、金融、科技等问题,没有真正消除区域不平衡性。“很多时候拟定这些协议的目的与贸易没什么关系。”
目前,亚洲各国间已建立了众多的FTA。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12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已签署或实施了121个自贸区,63个自贸区正在谈判,另有56个自贸区处于研究中。
不过,调查发现,企业对FTA的利用率较低。据菲律宾发展研究院院长约瑟夫·亚普介绍,根据他们对122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在菲律宾只有20%的企业利用了FTA,在其他国家只有30%的企业表示准备利用FTA。
此外,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还缺乏金融方面的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瑞贤表示,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贸易和金融的合作并不同步,甚至缺乏金融上的合作,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质量。
中日韩FTA前景较乐观
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多种模式,包括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即将启动谈判的中日韩FTA等,哪种模式将主导未来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个话题也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力平表示,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经验表明,东亚经济过分依赖美欧等外部市场是不可持续的。从长期来看,中日韩FTA的前景比较乐观。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前院长、高级顾问李昌在提出,目前东盟国家对是否加入TPP尚存在分歧。而他认为,当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把重点放在东亚内部的FTA上,而不是亚太地区的FTA,因此,中日韩FTA谈判应当加快推进。
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岛朋义则表示,TPP很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一体化的标准性进程。此外,TPP涉及劳工、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等,中国很难涉及这方面的谈判。因此,中方可能有比较谨慎的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推动区域合作效益最大化
无论将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会走向哪种模式,当前东亚各国都应致力于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各种问题,扩大协作范围,推动合作健康发展。此外,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将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毕吉耀认为,东亚各国今后应克服困难,继续推动区域合作向前迈进。要加强政治互信和对话磋商,妥善解决非经济领域的争端;顺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加强产业间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为深化合作奠定基础。
在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和合作过程中,不应排斥与区域外经济体的合作,但是要处理好区域内合作和区域外的合作关系。增强经济的互补性,努力降低其他成本,使得区域合作的效益能够最大化。
亚洲银行经济学家宋雷磊指出,未来应加强金融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应当将贸易和金融一起考虑。“在FTA领域,如果金融不谈判,那么这个协议是不能被缔结的”。宋雷磊说。
毕吉耀强调,中国发展将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积极作用。他说,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内需巨大,不仅长期的发展趋势依然向好,而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积极扩大内需、扩大进口的需求也会为周围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发展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