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中缅边关见闻:昔日山野罂粟开而今满街运蔗忙
|
|
|
2012-07-18 作者:记者 陆敏/昆明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字号
大
中
小】 |
这里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西端,傍晚5点多,一群放了学的缅甸孩子正嘻嘻哈哈穿过口岸回到他们的国家——就在对面,高高的牌楼上悬挂着的“热烈祝贺缅甸联邦共和国掸邦果敢自治区成立一周年!”汉字横幅鲜红耀眼。 这是我国西南边陲南伞口岸极其普通而宁静的一幕小镇生活场景,对面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杨龙寨口岸。两边的街道相连建筑相似,两边的熟人互相打着招呼,不时聊上几句。 “你别看现在这么安静,要是在甘蔗榨季,从早8点到晚8点平均一天要过八九百辆车。早上8点前,这条路上就停满了车,至少有个七八十辆排队等候通关。”南伞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李贵文指着口岸货运通道前的马路比划着。 云南临沧地区是云南省通往缅甸仰光最近的陆路通道。对这一地区进行进出口监管的是昆明海关所属孟定海关,下设南伞、沧源海关,负责孟定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和沧源口岸。近年来,随着临沧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央提出将云南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后,几个口岸的业务量快速增长,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一方面,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始大力推进,南伞园区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记者在中缅125界碑附近看到,一大片甘蔗地已被平整待开发,“先行先试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做好做足沿边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等巨幅标语牌矗立田间。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境外替代种植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南伞口岸主要进出口货物。“过去,站在这里都能看到对面缅甸山上的罂粟花。”孟定海关黄成华关长指点着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今,南伞成了云南省替代种植面积最大、返销进口数量最多的地区,一年的进出口货运量达30多万吨,90%以上都是替代种植。替代种植的品种有甘蔗、橡胶、香蕉、西瓜等,仅对面缅甸果敢地区替代种植的甘蔗就有10万亩。” 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6月,就是境外替代种植项下甘蔗进口的榨季,每天大约有900辆车辆进出南伞口岸,逾2000吨货物通关。而南伞海关的工作人员满打满算,只有9个人。 “榨季还没开始,我们就忙起来了,要为企业顺利通关做好多前期准备,榨季那几个月,报关大厅3人接单、查验,2人负责旅检,货物进出口通道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就靠4个人轮班,从上班忙到下班,喝口水都没工夫,回家就直接瘫在床上了,一点不夸张。”李贵文指着通道的塑料顶棚给记者看:“这里面闷热不透气,到了夏天有40多度,关员个个汗流浃背。” 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南伞口岸来到位于海拔1700多米山顶垭口的沧源口岸永和监管点,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刚刚烈日当空还穿短袖,一阵山雨过后,记者立刻感到阵阵寒意,把随身携带的衣物都加上,还是觉得阴冷。“这山上要是连着下上一天雨,就得穿棉衣了。”沧源海关副关长杨松说。 由于新建的联检大楼迟迟未能完工启用,永和监管点的办公室只有几间简易的铁皮房,一边做办公室,一边做值班关员的卧室。而唯一的厕所,是铁皮房后面山崖上搭的临时木板房,一把铁丝拧的钩子就是厕所的门锁了,一阵山风吹过,木门嘎嘎作响。 这孤零零的山头要是晚上……记者环顾四周,“我们不寂寞,陪伴我们的是风声雨声雷声!”80后小伙子杨法全开着玩笑。当初,大学毕业经过“国考”好容易考进“国门”工作的杨法全一下子被扔到了这个山头上,还真是“有点懵”。在山上卡口值班,时而被冻得手脚麻木僵硬,要顶风冒雨查车验货,时而又顶着强烈紫外线的照射,在烈日下验放进出境货物车辆,辛苦那是没说的。这两年,这里连厨师都留不住,两年间陆续走了二十多位厨师,有一位仅干了一天就再没来上班。 条件艰苦不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难耐的是寂寞”。晚上八点国门关闭后,除了呼啸怒吼的风声,整个口岸变得异常寂静。只有关员房中的微弱灯光,默默守护着国门。这里没有网络,电视信号也时断时续,小杨告诉记者,因为晚上实在太冷清,他频繁与还在大学念书的女友通电话,结果,因为话费贡献太多,工作才两个月,他就“光荣”升级成了当地电信部门的VIP用户。 靠着这样的精神,沧源海关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单位”,仅2011年,就监管验放货物物品18.3万吨,货运总值达26.8亿元;监管车辆7465辆次。沧源海关副关长杨松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还会有新的突破,无论是在税收、进出口货运量、货运总值方面,“都比去年有大幅上升”,他信心满满地说。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