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在从事6年废品回收的“破烂王”兰亚军看来,如何从这些“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用率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经过前期精心策划,兰亚军正尝试着将美国“再生银行”的垃圾回收运作模式引入社区,将这些垃圾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花钱来买你家的垃圾,当然得有个条件,你得把你家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在兰亚军试点的贵阳市振华社区,他带领团队利用自建的电子商务网站对社区居民进行会员制登记,并发放红、绿、黑三种不用类别的垃圾袋,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条形码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统一管理。
“我们每月花15元钱购买每户居民家中产生的剩菜剩饭、塑料、纸壳等分类后的垃圾,每两天进行一次清运。算下来每天每户投入5角钱,但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了70%到80%。”兰亚军说,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40%以上,可以通过后期加工制作有机肥料;可回收垃圾占30%,可以直接拉到废品收购站进行处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78岁秦聪和老人将黑色和红色两个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别投进了颜色相对应的垃圾桶里。“红色的是餐厨垃圾,苹果皮、蔬菜、豆荚等,一个星期得倒四次,黑色的是纸头、脏一点的东西,这些是不可回收垃圾。家里还有个绿色袋子,装纸壳、玻璃、塑料瓶等,那是可回收垃圾,一个星期也难得装满一袋。”
兰亚军说,通过前期宣传引导,目前社区已有多一半的住户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效果也很好。小区住户对记者说,垃圾分类无非是家里多了一个垃圾桶,分类简单,卫生又环保。
“现在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刚开始我担心有的居民嫌垃圾分类麻烦,具体垃圾该怎么分搞不清楚。”兰亚军说,90%的居民都是自愿成为会员,现在的混合垃圾已经很少了。现在有居民反而担心,这种操作模式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
“目前的试点并非原创,而是借鉴美国‘再生银行’成功经验进行实地检验。”兰亚军说,“再生银行”是美国一家垃圾回收公司,它将居民、商家、政府都拉进其交易结构。居民将垃圾投入专门的垃圾桶,每月可从“再生银行”获得积分,在指定商家消费时能获得优惠;商家借此不仅获得了更多消费者,也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则节省了处理垃圾的费用。
和“再生银行”类似,兰亚军的电子商务网站从2007年开始运营,通过社区注册的会员都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兑换商品或现金。“有偿回收垃圾,虽然钱不多,但这种激励措施比口头宣传低碳环保更能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移到了居民家里,垃圾处理的成本大幅削减。”
结合多年在废品回收行业的实践经验,兰亚军认为,只有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以市场行为为主导,今后进一步借助政府支持,在更多社区实践就容易得多。”兰亚军说,目前正在和专家商榷合作升级餐厨垃圾生产有机肥的技术支持。“尽管目前在试点阶段,但大家的支持让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