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报道,7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就在这一提议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并引起普通职工强烈反弹时,有关部门紧急辟谣。随后,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阶梯式退休。
不少网民指出,延迟退休引发热议的背后,凸显民众积蓄已久的养老焦虑,以及对养老金巨大缺口难以弥补的担忧。延迟退休绝非小事,推出时机也远未成熟,官方宜进一步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而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养老制度方面的种种不公。否则,有关延迟退休的纠结难以消除。
延迟退休面临两大纠结
网民“黄栀梓”认为,相对于“逐年递增式”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的方案,“阶梯式退休”向民意靠拢了一步,但这尚不足以解开延迟退休年龄的种种纠结。解开纠结,才能使官方的政策研究取向与民众的认知达成基本共识。
首先是要解开会不会冲击年轻人就业的纠结。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网友反对延迟年龄,有专家基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前瞻性、战略性思维趋势与民众的一贯性、现实性思维定势尚存在反差的原因,更有当前就业率还不够高,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还突出存在的原因。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要挤压已有的就业岗位供给,将带来一代青年高素质人力资源“搁置”而不能人尽其才的问题,那么有关专家在研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上,是否应该对未来大学生人力资源流入量进行市场预测,并将其与老龄人力资源流出量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量后,再向民众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呢?
其次是要解开靠什么填补养老金缺口的纠结。很多人认为有关部门加紧推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出台,也包含着以此填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缺口的意图。民众对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并不赞成,认为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挤出财政资金来填补养老基金缺口;还可以像上海那样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即“退税养老保险”,激励更多人从个人收入中多拿出一些钱来缴存养老保险费,以减少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养老制度不公平是最大阻力
人社部正在研究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新政的风声传出后,民众关于“先解决养老制度公平问题,再谈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也随之响起。
有网民认为,这说明,延迟退休年龄建议背后存在的养老制度不公平问题,才是延迟退休年龄最大的阻力和障碍。这就需要改革公务员养老制度,让公务员也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进而推动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养老体制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在养老制度上逐步实现更大限度的公平统一。
网民“北方”也提出,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延迟退休,但延迟退休先得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养老机制中公务人员和普通劳动者双轨制所导致的不公平问题;二是在岗劳动者收入水平不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网民“江德斌”称,人社部与部分专家坚持“延迟退休”必行,而绝大多数民众却在极力反对,皆因所站立场不同。“延迟退休”应否成行,尚需时间来检验,而在这之前,应先解决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的公平性问题,解决劳动者同工不同酬、薪资差距过大等劳动权益问题。若要颠倒程序,不先解决基本问题,而是一味强推“延迟退休”,恐将使人心失望,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延迟退休不能操之过急
网民“吴学安”认为,延迟退休是社会敏感问题,也是与广大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从以往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往往是某些身体健康、职位较高、收入较高的人,不愿意按规定时间退休;与此同时,一些低收入群体,则希望尽快退休,两个群体的诉求产生了冲突。面对争议,有人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搞一个折中的“弹性退休”方案,但这也不是十全十美。由于用人单位希望拥有能力的人留任,作为个人,通常也是工作岗位优越更希望延长工作时间,因此如果采用弹性退休制,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收入差距。由此可见,延迟退休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切不可粗心大意,更不能操之过急。
网民“李云勇”提出,延迟退休不是小事情,目前延迟退休的时机也并不成熟。要研究延迟退休,一定要深入实际,数据要全面准确,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一定要征求民意,讨论要集思广益,绝对不能独断专行。
也有网民称,养老焦虑,已是各个阶层和年龄层人群共同的“亚健康”状态。而面对社会养老基金难以弥补的巨大缺口,我们回避不了的是,如何尽快补漏制度层面的鸿沟,为讨论退休这一敏感话题铺垫一个顺畅的社会语境。硬要拿“延迟退休”当作一剂缓解养老焦虑的解药,还要审慎“服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