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德:不甘失败的巴克莱"罪人"
2012-07-13   作者:记者 王龙云/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巴克莱银行前CEO戴蒙德。新华社/路透

    “要么你和他们同流合污,要么玩忽职守,要么严重失职!”对面的议员突然发难。在所有目光的注视下,他自然地停顿了一下,然后反问:“这也算是一个问题?”
  在日前由英国议会财政特别委员会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刚刚辞去巴克莱银行首席执行官的鲍勃·戴蒙德(又译博达文)就这样貌似轻描淡写地进行着最后的反抗。他要为自己,也为已经蒙羞的巴克莱守住最后的尊严。
  在这场针对巴克莱操作伦敦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LIBOR)的听证会上,包括两位巴克莱前高管在内的英国议员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机会,可以痛斥这个虽加入英国籍但骨子里还是美国佬并依旧保持着华尔街做派、一贯高调处事的金融大亨。英国《经济学家》网站的一篇文章称,长达3小时的盘问,充满着敌意。
  但经验老到的戴蒙德应对得当,在关键问题上回答得滴水不漏,而且,为了分散火力,还向原本可以隔岸观火的英国央行扔出了一枚杀伤力难以估算的“政治手榴弹”。
  从他的话语中判断,戴蒙德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为保全巴克莱而牺牲的一个棋子,而巴克莱也将成为Libor定价系统进行改革的第一个祭旗之物。但他也看不清楚,除了被自己拉下水的英国央行副行长保罗·塔克外,还有多少银行家和政府高官将身陷其中。

  谁在操纵LIBOR

  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各银行每天提交的估值为基础设定,能够显示银行间互相放贷的意愿,是检验全球金融体系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全球有超过800万亿美元的证券或贷款与LIBOR挂钩,包括350万亿美元的掉期合约和10万亿美元贷款。可以说,LIBOR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基石,是全球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利率标杆。
  目前,共有包括巴克莱、瑞银、汇丰、花旗等在内的16家银行每天向英国银行家协会提交借贷利率估值。与国内青歌赛的打分方式类似,英国银行家协会剔除最高的4个估值和最低的4个估值,通过计算余下8个估值的平均值得到每天的LIBOR值。 
  这一定价机制假设各银行如实汇报自己估计的借贷利率。但欧美监管机构发现,2005至2009年期间,巴克莱高管和交易员共向LIBOR以及类似的EURIBOR(欧洲银行欧元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员请求人为更改利率257次,试图抬高或降低利率估值,以增加衍生品交易的利润或降低损失。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此前公开了巴克莱银行一些交易员和报价员的电子邮件。路透社援引这些电子邮件的内容报道,一些状况下,巴克莱银行的报价员设定日期提醒,一早打算在特定日期提交偏低的估价;在另一些状况下,报价员受交易员“拜托”动手脚。巴克莱银行一名美国纽约交易员2007年5月发给英国伦敦报价员的邮件就显示:“请你明天继续把利率维持在5.36……”
  上月27日,巴克莱受到了来自美英两国监管机构的罚单,共计4.5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巴克莱是唯一一家出面解决有关操纵LIBOR利率指控的银行,但这种主动认错的行为更像是引火烧身。
  对于巴克莱试图操控LIBOR的行为,英国金融管理局的报告没有明说它们是否取得了成功,但美国司法部的报告则称,这些行为“在某些时候确实影响到了LIBOR值”。无论“成功”与否,这种造假行为都反映了巴克莱内部存在问题。但这种依据银行自身提交的利率估值而非实际贷款利率的计算方法,也使得造假容易可行。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声明中给出了明确的判词:巴克莱银行的交易员试图操纵和虚假汇报这两项基准利率,以便在衍生品交易方面或者增加利润或者降低损失,这种行为频繁且普遍。此外,巴克莱银行的交易员还劝说其他银行一同操纵这两项基准利率。声明还说,在2007年8月至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在巴克莱资本高层授意下,这家银行常常人为汇报较低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以此保护银行声誉,抑制市场和媒体对巴克莱银行金融状况的负面评价。

  彻查风暴席卷欧美

  目前,针对大型银行操作LIBOR一案,大西洋两岸的监管及司法机构已经行动起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日报道,包括瑞士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在内,超过10家大银行正面临不少国家监管机构的类似行动和投资者、其他金融机构等因蒙受利率操纵损失而发起的一系列民事诉讼。分析师预计,这些诉讼可能让整个银行业“出血”数百亿美元。
  在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调查处于丑闻核心的14名巴克莱交易员,他们将面临刑事诉讼。与此同时,美国的摩根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也对外称,监管机构已经要求它们提供相关信息,它们正予以合作。瑞银也在日前透露,已接到美国证交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美国司法部发出的传票。
  在英国,卡梅隆政府已启动对LIBOR操作方法的独立审查。英国重大诈骗案检察局6日决定对陷入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丑闻的英国巴克莱银行启动刑事调查?
  该局主任戴维·格林6日在网站上宣布,决定“受理调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一案”。重大诈骗案检察局是英国政府部门,主要负责调查和起诉重大和复杂的欺诈案,以此确保英国公众对金融体制的信任。
  据英国《金融时报》8日报道,欧盟将介入巴克莱银行操纵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丑闻的调查,并将在欧盟范围内将操纵市场指数行为认定为非法。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米歇尔·巴尼耶表示,欧盟将对金融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以避免潜在监管漏洞。同时,欧盟也将对干预LIBOR和欧洲银行同业欧元拆借利率(EURIBOR)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巴尼耶表示,他的团队将重新审查包括LIBOR在内的市场指数的编制过程是否完全接受监管。他认为,指数的编制过程应该更加透明。虽然调查有可能持续几个月,但巴尼耶表示,会在接下来两周内推出强化市场监管的措施。
  另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已经对德意志银行展开“特别调查”,以确定德意志银行是否涉及操纵拆借利率一案。

  戴蒙德的失算与逆袭

  戴蒙德现年60岁,出生在美国波士顿,1996年加入巴克莱,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上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克莱银行没有像其它英国主要银行那样需要政府救助,并且成功收购雷曼兄弟银行美国业务。英国《经济学家》评价说,在戴蒙德的领导下,巴克莱旗下投资银行部门巴克莱资本,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内,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当然,在上世纪90年末,戴蒙德领导的部门在俄罗斯吃了大亏,并且触犯内部纪律,他本人一度提出辞呈。时任首席执行官马丁·泰勒只开除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交易员,并以这个部门没他不行的理由拒绝了戴蒙德主动走人的请求。英国《卫报》日前援引泰勒本人的话说,对于当初的决定,他现在感到有些后悔。
  戴蒙德2011年1月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正是这次升职,促使巴克莱银行政策基调发生根本性转变。戴蒙德一直有意将巴克莱的零售银行从其交易部门剔除出去,他的升职被看作是投资银行战胜了零售银行的标志。
  此后,巴克莱银行多次因负面新闻成为焦点,例如因不合理避税行为而遭英国政府追缴税款、管理层奖金过高、错误销售保险产品等,而此次操控LIBOR丑闻则将巴克莱推到了风口浪尖。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戴蒙德在伦敦金融城几十年间的荣辱与沉浮。文章说,伦敦金融城在运用华尔街风格的冒险方式方面有着复杂的历史,而戴蒙德的成功和败落与之紧密相连。一方面,戴蒙德是英国最大、最成功的金融机构之一的总设计师,金融危机期间,在戴蒙德的领导下,巴克莱最终成为了一个侥幸的赢家。另一方面,戴蒙德已被当成整个银行业的坏榜样。他那轻率鲁莽又干劲十足的美式个人风格,成了银行文化的负面标志。正是这种争议性的本质,既成全了戴蒙德,又将其推下了悬崖。可悲的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英国政府曾乐于利用巴克莱和其他银行带来的巨额税收来支付各种政府支出,如今,在这个飞快对其银行家失去耐性的国家,戴蒙德突然变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对象。
  从戴蒙德离职的缓慢过程可以看出,戴蒙德和巴克莱银行的董事会最初都认为,他是可以从巴克莱这起LIBOR丑闻中全身而退的。有分析指出,或许戴蒙德打错了算盘,尽管巴克莱银行通过采取紧急行动扭转局面,全面配合监管机构,还花掉1亿英镑用于内部审计,但监管者并没有宽大处理甚至赦免的意愿,反而,作为第一个和解此案的银行,巴克莱成了“出头鸟”,被监管机构拿来立威。
  到了7月2日,来自政府和媒体的压力越来越强,迫使董事长马库斯·阿吉厄斯辞职,此举被视为掩护戴蒙德而作出的一次牺牲,但已经被惹怒的英国当局仍不想就此罢手。第二天早晨,戴蒙德还是辞去了首席执行官一职。《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称,据说让戴蒙德“下课”的幕后人物是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和英国金融机构管理局主席阿戴尔·特纳。两人联手向戴蒙德施压,要求他自行离职。在戴蒙德辞职当天,巴克莱首席运营官杰里·德尔密斯耶也辞去了相关职务。
  在无法全身而退之后,戴蒙德打算放手一搏,至少,他要把这个棋局搅乱,让更多的博弈者现身,以此减轻自己和巴克莱承受的压力。
  在听证会上,面对各位议员的质询,戴蒙德有礼有节,同时深表懊悔,但他也为那些咄咄逼人的议员设下圈套,给他们灌输自己预设好的一套逻辑。
  戴蒙德将巴克莱操纵LIBOR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交易员自行通过操纵同业间拆借利率谋取私利,为巴克莱银行谋取交易仓位,这种做法他起初并不知情,而是在监管机构开始调查后才有所察觉。他对此感到“羞愧”和“恶心”。戴蒙德辩解说,这只是14名交易员的个人行为,而巴克莱银行有2000名交易员,他不可能事事过问。
  另一种情况是,在类似英国央行或美联储这样的监管机构的“过问”下,“巴克莱内部因为误解和混淆,才有意压低LIBOR。在听证会前,巴克莱公布了戴蒙德的一份电话记录,谈到了英国央行副行长保罗·塔克。记录显示,作为英国央行下任行长的热门人选,塔克在那次电话中反复强调,几位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向其致电,询问为何巴克莱银行提交的LIBOR报价总是较高。戴蒙德当时将这些信息转达给了巴克莱银行首席运营官杰里·德尔密斯耶,后者误认为央行是在传达下调LIBOR报价的指示,并对交易员作出相关命令。戴蒙德表示,这完全是一个“误会”。
  英国议员们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塔克几天后也被请上了听证会,不得不去解释自己和巴克莱官员之间到底说了什么。
  当然,做出妥协仍是必需之举。巴克莱10日证实,戴蒙德将放弃领取高达2000万英镑(约合3100万美元)的奖金。董事长阿吉厄斯称,戴蒙德“决定自愿放弃任何预留的报酬和奖金”。
  巴克莱银行在另一份声明中说,戴蒙德在先前决定放弃今年全年奖金的基础上主动放弃更多利益,但仍能获得12个月的薪水、养老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戴蒙德发表的声明说,希望“我辞职以及今天(放弃奖金)协议的决定有助于巴克莱翻过这一章,继续向前,走向繁荣”。
  尽管如此,戴蒙德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实际上是在为整个行业埋单。“这是一个行业问题,不是巴克莱的问题”,戴蒙德说,“把一两个人赶下台,问题就解决了,这是说不通的”,“如果机制保持不变,即使换成其他人,也只会按照相同的方式行事。”

  混业经营的末日?

  《星期日泰晤士报》10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在操纵LIBOR丑闻曝光后,英国巴克莱银行董事会正考虑将公司拆分成两部分,但该报没有提供消息来源。文章说,巴克莱正考虑将其投资银行部门拆分,然后拿到纽约上市,而其在英国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继续维持在伦敦上市。这一传闻和此前工党领袖米利班德的想法类似。
  英国《经济学家》指出,能否挽救巴克莱银行的声誉,很大程度上要看戴蒙德的接任者如何了。阿吉斯是伦敦金融城很有威望的一名资深银行家,他表示他将留下来,给巴克莱物色一个新的首席执行官。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塞巴斯蒂安·马拉贝认为,现代银行比昔日铁路和石油联合企业更糟糕。它们必须被分拆。马拉贝在专栏文章中写到:“如果还有其他方案可能管用,支持这样的激进主义就是不负责任的。但自雷曼兄弟倒闭以来的辩论,并没有为一条更为温和的道路带来多少希望。”他指出,2011年,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的损失超过了摩根大通的英国分部的损失,但监管方并不担心,这是因为他的私有合伙企业还不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这样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更多的机构像保尔森的企业一样:简单可控;业务专注,不存在利益冲突;而且小而可以倒”。
  “末日博士”鲁比尼指出,当一家机构里同时存在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大宗经纪业务、保险、证券包销、衍生品这么多元素的时候,就连中国的长城都当不了防火墙,利益冲突非常严重。“银行都是贪婪的,他们都贪婪了几个世纪了。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银行是不是比以前有道德感,而是必须要确保他们能够把这种风险降到最小化。做到这样的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个银行中这些业务活动分开,这样就能够将其中的利益冲突最小化。否则像巴克莱操纵LIBOR的事情就会一再发生。”他认为,目前的惩罚还不够。“金融危机以来,没有哪个人因此进监狱。对于那些非法操作的银行,充其量受到的惩罚就是罚款。如果有哪个人因此进了监狱,那可能才会成为向世人警醒的一个教训。
  至于,LIBOR的命运,路透社援引市场人士的话说,如果将之摒弃,就可能会引发金融和法律方面的大混乱,因此短期内几乎不可能会有其他利率标杆取而代之,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对LIBOR的设定和监管进行整顿以提高透明度,而不是用别的东西来完全取代这一金融工具。
  作为与监管机构达成了结协议的一项责任,巴克莱将帮助报价发布者改进系统,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称,巴克莱将在方法、查证、调查、约束、透明度和规划这六方面为增强LIBOR的可靠性贡献力量。这也算是给巴克莱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巴克莱银行丑闻带来四大警示 2012-07-06
· 巴克莱丑闻暴露英国银行监管漏洞 2012-07-05
· 巴克莱在其官网公布文件将英国央行卷入操纵Libor漩涡 2012-07-05
· 戴蒙德辞任巴克莱银行行政总裁 2012-07-03
· 巴克莱董事长因LIBOR丑闻辞职 英央行官员或被牵涉 2012-07-0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