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燃报出优异业绩 新奥收购何去何从
2012-07-02   作者:汪东浩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6月28日,因新奥中石化联合体收购而被舆论持续关注中的中国燃气公布截至2012年3月31日年度业绩,纯利升52.4%至9.5亿港元,收入升19.4%至189.33亿港元,每股盈利0.22港元。该业绩超过此前彭博调查的十几位投资银行分析师的预测平均水平,业绩公布后投资银行派杰亚洲立即将中国燃气的目标价格调升至4.62港元。
    自新奥中石化联合体宣布对中国燃气全面要约收购以来,中国燃气股价一直维持在要约收购价格3.5元以上,尽管收购联合体反复表示维持报价不变,但中国燃气出乎市场意料的优异业绩,加上大股东富地和北控的轮番增持,使新奥与中石化联合体的收购结局更显暗淡。
    根据中国燃气在港交所发布的业绩公告,在天然气业务方面,中国燃气年内共完成天然气销售56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76.6亿港元,同比增长37.2%。完成接驳天然气住宅用户110.5万户,新增工商业用户6170户,新增用户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8.2%和16%,共实现接驳费收入超过28亿港元,同比增长34.4%,累计接驳住宅和工商业用户已分别达720万户和4.5万户,覆盖城市可接驳人口达6250万人。在液化石油气业务方面,通过连续几年的产业链整合和管理优化,实现销售收入79.9亿港元,同比增长20.1%,并且实现经营性溢利约0.8亿港元。
    中国燃气报出如此优良业绩,令市场人士多少有些意外,这家联交所上市公司进入国内燃气行业仅有十年历史,近一年半来波折不断,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因而股价陷入低迷,相比燃气行业其他上市公司有大幅度折让,这让不少急于扩张市场份额的能源巨头们意欲乘虚而入。2011年12月,新奥中石化联合体宣布对中国发起全面要约收购,报价3.5元/股。
    就在中国燃气公布业绩之前,新奥能源在一份声明中称,“财团将按照通函中明确的条款继续推进收购程序。维持以每股3.5港元对中国燃气进行收购,而有关交易的其他内容没有任何评论。”按3.5元/股价格,其对应的市盈率只有15倍,而新奥、华润燃气、港华燃气等同业的市盈率都超过20倍。业绩发布后中燃当日股价最高达3.92元/股。如此看来,即使7月6日新奥能源股东特别大会批准,3.5港元/股的价格也基本无望获得中国燃气股东接纳。中国燃气董事总经理、总裁梁永昌在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股东如欲套现完全可以选择在市场上直接出售股份而非选择在目前仍没有确定的未来时间接受联合收购体的要约。
    自5月3日起,北京控股集团以黑马姿态频频以超过要约价格增持中国燃气股份,1个多月内持股比例从不到5%迅速升至14.94%,成中燃第二大股东。6月27日,北控集团再以每股3.68-4.00港元的价格买入了超过1.32亿股的中国燃气股票,持股比例升至17.959%,超过富地石油成为中国燃气第一大股东,至此其为收购中燃已花费超过25亿港元的巨资。而原第一大股东英国富地石油也于6月26日以每股平均价3.6896元增持了中国燃气100万股,持股比例增至17.67%。另外,韩国SK集团还持有中国燃气15.33%的股份,目前为中燃第三大股东。三大股东持有的中国燃气股份总额已超过50%,其中富地石油和SK集团都声称看好中燃的长远发展,不会选择接受要约。新加坡大华银行的分析师指出:最新的股权变动状况完全终结了联合收购体以便宜价格收购中燃得手的意图,联合收购体只有两个选择,终止收购或者显著提高收购价格。
    此间财经评论人士认为,中国燃气拥有720多万已接驳用户和覆盖6250多万可接驳人口,且一直以来呈现出较好的可持续增长势头和健康的成长特性,其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燃气经营企业持续利润贡献来源的天然气销售量的上升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憧憬和遐想空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燃高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燃气(报出)的优异业绩给之前市场的种种疑惑作了一个清晰的解答:新奥中石化联合收购体为何要向中国燃气提出全面收购要约?中国燃气董事会对于新奥的要约收购给出了“完全未获邀请”、“属机会主义性质”和“未能反映本公司基本价值”的回应?中燃现有几大股东在3.5元/股以上的价格频频增持中燃仅仅是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而对撼联合收购体还是看到了中燃的长远价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人士分析认为,从近期财报来看,中国燃气与新奥能源在资产规模、营业额方面相差无几;在天然销售量及同比增长情况来看,中国燃气和新奥能源也互有领先,差异不大;在当年新增住宅及工商业用户数量上,中国燃气则领先于新奥能源,累计用户数量也超过新奥能源。两个体量相当的公司,任何一方想吞并另一方成功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即使一方与产业上游巨头结成联盟,并购的道路上也必定荆棘密布。新奥能源作为燃气行业先行者之一,与中国燃气虽有竞争关系,但并非你死我活,双方维持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才是双赢乃至多赢之路。中石化作为国有上游能源巨头,也是中国燃气重要股东,与新奥能源组成联合体向中燃提出全购方案则让市场深感意外。中石化站在国家利益立场整合天然气上下游无可厚非,但如果在不损害中燃现有股东的利益的情况下,采取配股或在市场增持等手段进一步扩大在中燃话语权将比纯粹敌意要约收购应更容易获得各方支持。中国燃气要约收购跌宕起伏,此后中国石化如何选择及北控集团的表态将是下一步的看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北京控股“搅局”中燃收购战 2012-06-06
· 中燃大股东联手富地反收购 2012-02-22
· 中燃收购案再添“反垄断”谜局 2012-02-21
· 中燃捐资800万助抚顺生态建设 2012-02-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