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次阴霾沉重的峰会,却交出了雨过天晴般的答卷,这就是6月28、29两天欧盟峰会上演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幕。尽管在可预期的未来中,欧洲经济的治理与协调仍存诸多变数,但峰会上取得的三大成果——欧洲稳定机制(ESM)可直接向银行注资、稳定机制可购买重债国国债以及推出12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足以形成提振全球市场信心的正能量,令岌岌可危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暂时解除了警报。 从重要性上看,ESM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无疑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关键一步。在此之前,欧洲重债国的“落水”经历主要有两类:一是希腊和葡萄牙,因政府债台高筑导致信用等级屡遭调降,酿成银行业偿付危机,后者需要政府输血度日,将政府债务推向新高;二是西班牙和爱尔兰,银行业坏账激增,把原本财政无忧的政府拖累下水,而银行业进而跟着受牵连。无论方向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银行业变成了政府的包袱,而政府债务攀至不可持续之境地,主权信用丧失殆尽,只得向外部求援。 作为应对之策,本次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同意ESM可直接向银行注资,意味着这笔原本只能投向各国政府的“救命钱”可以直接救助银行,既不会增加政府负债,又不会附加改革条件,从而避免今后政府主权信用的再度恶化。换句话说,由于欧盟成员国政府不再孤立地对救助自己国家的“落水”银行负责,一些大银行的崩溃对该国国债市场将不再产生致命威胁,而整个银行业对该国经济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也被降低。欧盟峰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峰会结束后双双发布的声明都说,此举将打破银行业危机和主权信用之间的恶性循环。 从手段上看,除了ESM将可直接向银行注资,本次峰会还提出了ESM可购买重债国国债以及推出12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等措施。表面上看,这是西班牙、意大利等重债国以及要求以保增长为先的法国的“胜利”,但为此做出妥协的德国并未牺牲太大。在保卫欧元这个大前提之下,德国并未放弃自己强化财政联盟以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既定战略。 从长期来看,本次适度而灵活的妥协,倒是可以理解为以退为进,为日后关键的博弈积累了筹码。反过来说,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不能把其他国家逼得太紧,令后者完全丧失政策腾挪的余地。无论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甚至是刚刚由奥朗德执政的法国,要么已经推行、要么承诺照办德国倡导国内反对的财政紧缩措施。若一再咄咄逼人,反而会让德国在未来的政策博弈中更加孤立无援。德国《明镜周刊》分析认为,之前已牢牢握住财政协议和增长公约的主导权,这是默克尔为这次妥协预先准备的对价之物。因此,正如法国总统奥朗德高度概括的那样——没有谁胜谁负之分,总归是“欧洲赢了”。 本次欧盟峰会释放出的正能量极大地刺激了全球市场,当日主要股市、商品和欧元等风险资产全线大涨。但一些分析人士也警告说,市场不会为这次峰会狂欢太久,因为能否将这些决策转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允许ESM可以直接向银行业注资,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欧元区统一的银行业监管机构,而建立这一机构要各国齐心协力扫清各自的政策和法律层面的障碍,“不知道要踢几个加时赛才能完成”。 总而言之,本次峰会为解决欧债危机赢得了一些时间,而且提出了新的思路。2008年,美国迫不得已推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既托住了银行业,又令美国财政部全身而退。本次峰会令欧盟版TARP的轮廓更加清晰,但能否发挥同样效力,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