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官员周四和周五相继称,将在深圳前海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试验。这意味着,中国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同时,也朝着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继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仲伟周四透露该消息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周五亦表示,中国的政策取向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圳前海作为整个国家在现代服务业先行先试的区域,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面。
国务院近期批复了“支持深圳前海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建议”,其中,将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具体包括支持前海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探索试点跨境贷款等多项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推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和条件均正日趋成熟。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未来三年,中国还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为全球最大。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退,美国经济状况持续低迷,欧洲债务危机深度发酵,使世界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中国经济在全球力量对比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正使国际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其存储价值也随之不断提升。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已开始显现。当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人民币列入官方外汇储备,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分布很广,既包括中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括美洲、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最近数月来,一些国家的央行已宣布或暗示计划提高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当然,人民币还远不能算是国际储备货币,而这也明显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上海复旦大学社科部教授高国希说。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是当今世界四大国际储备货币,其中,美元的份额占60%以上。可自由兑换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先决条件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人民币迄今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这是其不能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之列的最大技术性因素,也是西方明里暗里阻止人民币进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主要借口。
“在可预见的将来,国际储备货币还不能由超主权货币替代主权货币来担当,因此,使自己的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任何强大国家的追求目标,中国也不例外。”高国希说。
最近几年,中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拓展和完善人民币境内外双向流动渠道和机制,包括:拓建人民币离岸中心,对外国央行发行人民币国债,实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与一批国家进行总额万亿元计的货币互换,以人民币购买国际金融机构债券等。
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中国政府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探索的脚步也始终没有停止。
1996年,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提上议事日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被写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计,今后,中国贸易顺差将呈继续下降趋势,汇率升值压力和境内外人民币利差也将明显缩小,在此背景下,中国完全可以在保持宏观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境内资本项目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在“十二五”末(2015年)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也与金融风险的上升如影随形。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尤其是短期资本大量无序流动,将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
不过,赵锡军认为,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完全可以规避这些风险,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快培育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挖掘国内债券市场深度,同时,管理部门要着力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在货币完全放开情况下的监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