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储户将资金从传统的银行存款向回报更高的理财产品转移,这一趋势给中国的银行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
惠誉的计算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理财产品的规模超过10.4万亿元,这大致相当于中资银行存款总额的12%。2010年底,理财产品的总量为4.4万亿元,大致相当于银行存款总量的6%。而2009年底这一数字只有2.3万亿元,相当于银行存款总量的3.8%。由此可见,理财产品的规模出现了大幅上升。
分析师说,对银行而言潜在风险在于,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销售所得投资到期限长于理财产品自身的证券中。在正常情况下,当理财产品到期时,银行或是说服客户续期,或是利用新产品的销售所得支付客户的到期收益。但如果客户对新的理财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向客户支付已到期收益,那么上述策略可能会适得其反。
惠誉中资银行评级主管朱夏莲说,中资银行的偿付能力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任何可能降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需求的因素都是风险的来源,其中包括股市反弹这样的良性因素,因为这会吸引储户将资金从理财产品转移至股市。
江苏银行负责风险合规的副总经理王凯宁和风险经理崔建国在3月发表于《中国外汇》的一篇文章里说,银行不具备足够复杂的会计系统或计算机系统来单独管理理财产品。他们警告银行不要用长期资产为短期投资产生回报。
文章称,在部分银行通过发行新产品或利用自有资金缓解支付客户到期收益压力的情况下,这带来了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