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西安堪称“烤季”,似火的骄阳下,莘莘学子经历了人生首次重要的考试,而这个6月,有着“陕西文化产业第一股”之称的ST长信也遭遇了上市首考。5月31日,ST长信刚开始重组资产交割,而后就因“财神庙上市”陷入争论。
ST长信重组陕西文化产业搭上资本快车
说到“陕西文化产业第一股”,不能不提及ST长信的资产重组。尽管这是一家老牌的上市陕企,但是近年来经营状况一直不佳,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仅8000多元。
早在2010年11月8日,ST长信发布公告称,拟向陕西华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汉实业”)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并按照“人随资产走”的原则,由华汉实业负责安置与拟出售资产相关的职工。同时,公司拟以9.93元/股向特定对象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曲江文旅”)发行不超过9600万股A股股票,并由此拉开了“陕西文化产业第一股”借壳上市的大幕,陕西文化产业搭上了资本快车。而此前,作为文化大省,陕西的文化产业一直缺乏资本市场支撑。
就在ST长信资产重组进入资产交割程序之时,一则关于“财神庙上市”的说法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6月8日至6月14日,在1000多篇关于此事件的报道中,有51%媒体的报道在标题中使用了“财神庙上市”五个字。
到底是财神庙上市还是文化旅游资产上市?
据了解,曲江文旅用于认购本次增发的资产包括四部分,一是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100%股权、西安曲江国际酒店100%股权、西安唐艺坊文化传播100%股权、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股权、西安曲江国际旅行社100%股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100%股权、西安百仕通国际旅行社40%股权、陕西阳光假期国际旅行社43%股权、陕西友联国际旅行社56.01%股权;二是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及唐城墙公园景区运营管理业务;三是御宴宫、芳林苑、唐集市、唐华宾馆、唐华乐府、大唐博相府、海洋公园等资产及业务;四是“大唐芙蓉园”、“大唐圣境”、“龙龙吉祥物”注册商标等。
而“财神文化景区”隶属于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也就是说,就上市资产整体来看,“财神文化景区”其实只是曲江文旅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而且所谓进入上市公司的,也只是“财神文化景区”的运营权而已。实际上,在该次交易完成后,ST长信也将转型成为一家“历史文化景区集成商”,业务范围涵盖历史文化类旅游景区策划、运营管理、旅游配套餐饮酒店、旅行社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运营。日前,ST长信发布公告称,经营范围已经相应作了变更。
到底是财神庙上市,还是曲江文旅的旅游资产上市?或许不言自明。
宗教景观资源早已现身A股ST长信并非首家
尽管“财神文化景区”在上市资产当中的比重很小,但在外界看来,财神文化景区或具有宗教性质,对将其打包捆绑上市提出了一些质疑,由此作为“陕西文化产业第一股”上市首考。
实际上,A股市场上含有宗教景观资源的上市公司早已存在。北京旅游拥有潭柘寺、戒台、灵山、妙峰山景区等多处宗教文化旅游地的商业开发和收费权。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当年旅游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从上述几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中获取的收入超过1亿元,2011年北京旅游还以投资戒台、潭柘两寺景区进行创5A升级改造的名义,从非公开市场募集了5.37亿元。
而ST长信则在成功运营管理了曲江唐文化系列主题公园和开放式景区的业务基础上,于去年逐步取得了西安周至“财神文化景区”的景区运营权。
“财神景区”非宗教场所ST长信着力于文化产业
宗教信仰被用来赚钱,或许是此次“大考”中,大家最为疑惑的问题,那么,ST长信所涉及的“财神景区”是文化产业还是宗教?
6月4日,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在上海出席“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时表示,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文化场所要协调好与旅游、园林、文物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尤其是不得将宗教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同时,要求对全国13.9万处宗教场所进行排查,对“被承包”、“被上市”、“烧天价香”、“假僧假道”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
6月13日,国家宗教局研究中心主任张训谋再次明确,关于“寺庙被捆绑上市”这一问题,所指寺庙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法登记开放,由宗教界自主管理并接受宗教事务部门行政管理的法律意义上的宗教场所;另一类是历史遗迹或近年兴建、具有佛道教文化要素,但未依法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建筑或设施。强调后者是媒体报道较多的出售高价香烛、设置功德箱、假僧假道欺诈游客的地方。
显然,ST长信的财神文化景区不是第一类所指法律意义上的宗教场所,而是具有历史文化典故和道文化元素的近年建设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对于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
ST长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明确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业务,目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但从长远角度看,以旅游景区为基盘,以景区所表现的主题文化为线索,发展相关文化衍生业务,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