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致多地连续出现灰霾天
专家呼吁政府把钱用在扶持回收企业上
2012-06-18   作者:记者 葛如江 张紫赟 刘美子/合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极端雾霾天气6月11日突袭武汉,三镇上空被雾霾笼罩,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异常,能见度明显下降,并伴有燃烧的异味,属严重污染。新华社发

    连日来,我国多地连续出现灰霾天,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局部地区出现重度污染,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和质疑。灰霾天气频发的罪魁祸首就是秸秆焚烧。6月9日晚,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沿线因秸秆焚烧,产生浓雾导致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造成司乘人员共11人死亡,59人受伤;南京秦淮新河10日水藻大面积泛滥,也与秸秆焚烧有关;6月8日河南省汝南县一村民因焚烧秸秆被烧身亡;5月20日,二广高速公路湖北沙洋段因秸秆焚烧产生浓雾,致连环追尾碰撞事故,共10余人死伤……
  记者从合肥市禁烧办获悉,合肥市今年33个乡镇被列为重点禁烧区域,共建立33个一级管理网格,实行24小时驻守重点禁烧区。重点禁烧区域内,有4架高性能无人驾驶飞机全天候监控,进行监测、反映实地状况,全面打响“秸秆禁烧战”。但如此严防死守之下,农民的秸秆焚烧仍无法禁止。
  专家表示,禁烧秸秆,禁只能解决眼前,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疏比禁效果更好,更长远,更有利于农民、企业和生态环境。

  农作物秸秆成农民的“烫手山芋”

  资料显示:秸秆焚烧时,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将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秸秆焚烧早已是明令禁止的事情,每到夏收和秋收季节,全国各地也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禁烧工作,可露天秸秆焚烧现象仍然很严重。“烟锁城市”的情况不仅污染空气,甚至影响到飞机飞行。合肥市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秸秆禁烧工作,如重点禁烧区油菜秸秆离田、小麦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还田的农户可获20元每亩的补助。
  死看硬守的禁烧方式使得合肥市秸秆焚烧现象大幅下降,在2010年5月10日至2011年6月25日的重点禁烧期间,城区空气质量仅一天出现轻微污染天气,其余全部为优良天气。然而专家认为,仅仅依靠禁,不能根本解决禁烧难题。
  据记者调查,今年夏收以来,合肥市重点禁烧区域内虽然没有发现露天焚烧秸秆现象。但是,在非重点禁烧区域,秸秆焚烧现象却不鲜见。
  2012年5月24日,在肥东县众兴乡高速公路服务区,记者看见附近田地中有白烟升起,驱车走近一看,是有农民在焚烧秸秆,空气中可以闻到烟火的味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附近曾多次出现秸秆焚烧现象。为此,记者拨打了肥东县农委主任李定国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众兴乡是非重点禁烧区域,农民没有补贴可以拿,所以很气愤,禁烧的沟通工作不好做。而且,秸秆处理是农民的大难题。
  在肥西县非重点禁烧区域的高刘镇五星村,记者遇见正在地里收割油菜的孙东胜,他说由于秸秆太难处理,今年自己只种了4分地油菜。五星村村民王大姐告诉记者,“政府一天到晚就知道宣传禁烧,不烧我们能怎么办,总不能堆在田里影响插秧吧。今年我干脆不种了。我们这好多人家都不种,都出去打工了。”据记者观察,严店乡合铜公路两边的田地里,仍有很多秸秆搁置在地中,其中一部分是被粉碎了。记者又绕着周边农户走了一圈,看见多数农户的门口都堆积着秸秆。

  成本高利润低补贴少 秸秆回收企业寸步难行

  据了解,目前合肥市农作物秸秆处理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回收,用于燃料发电等多种方法;第二种是在田地里进行秸秆粉碎,加上腐蚀剂做肥料;第三种方法,便是农民运回家,自行处理,但不能焚烧。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再用作柴火的秸秆成了农民的难题。运回家要人力物力。而在田地里粉碎做肥料,到了插秧时期,秸秆不能完全腐化,会影响秧苗成长。因此,对于农民来讲,企业回收利用是最省事省钱的办法。
  但记者调查发现,合肥市农作物的秸秆多,而进行回收的企业少。
  庐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燃料副总李炜解释,企业在回收秸秆时,“从地头到厂里”的收购成本过高是个大难题,主要由机器投入、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组成。就凯迪公司来讲,一组回收机器包括两台捡拾打包机、一台搂草机、一台捡包机,共花费160万元,今年共采购十组,花费1600万元,可根本不够用,但公司又没有资金投入。而农作物秸秆体积大密度小,农作物分散区域广,运输成本高。另外,因为地势复杂,很多时候机器无法进入田间,多数企业只能雇人进行打捆、搬运,人力成本逐年见涨。正是因为这三个因素,一些致力于回收秸秆的企业往往因入不敷出而停产。环保建材制造商合肥鹏远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璐表示,公司的秸秆收购工作同样寸步难行,收购成本高达500元每吨,远高于其他常规原料。
  按规定,企业收购重点禁烧区油菜秸秆,可获得50元每吨的补助。但根据记者调查,多数企业表示并未拿到过政府的补助。记者就此事向合肥市农委咨询时,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的收购补贴,只针对收购油菜秸秆的企业,并且是要在重点禁烧区域收购的企业,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拿到补助的企业因为收购的是小麦秸秆。
  一位企业负责人打趣说道,“就算是符合规定,申报程序关卡重重,最后钱也很难拿到。”

  经济博弈凸显禁烧难题 专家建议“化堵为疏”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肥西县为例,县财政今年投入600万元左右,各乡镇总体1000万元左右,加上市里补贴,肥西县共计投入2000万元左右资金。就算给21万亩重点禁烧区的农作物全部以40元的高标准补贴,也就花费840万元,更何况,很多区域的补贴费只有20元,而且还无法正常发放。民兵应急队需要统一着装,各个监管人还要发放劳务补助,政府的财政投入基本用在禁烧的人力物力上了。”
  他认为这是一场农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农民需要增收,不愿意耽搁插秧时间,企业需要利润,不可能长时间入不敷出。但是,目前政府更看重政绩,所以禁大于疏,对农民与企业并没有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
  专家分析,任何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法,都涉及成本问题,如果产生的效益比付出的成本还低,企业根本运转不下去。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马友华教授,曾参与了安徽省“十二五”期间秸秆利用规划项目,他告诉记者,未来农作物秸秆的去向主要有四个方面:肥料化、材料化、能源化、基资化。肥料化是指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用作肥料;材料化、能源化、基资化是指通过企业回收,利用科技将其转化成建筑板材、发电、或作食用菌等用途。但肥料化会对秧苗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通过企业回收进行材料化、能源化、基资化是未来秸秆处理的出路,“必须要企业回收形成产业化,可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补贴的钱数有限;而且这有限的资金又无法惠及到大部分的企业。”
  马友华感叹道,“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成本是远高于火力发电的。在欧美国家,政府都会给相应补贴,确保这些绿色发电的厂子有利润可收,才能正常运作下去。”他认为,政府担心有企业套取资金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监管不力就不扶持,“现在,每年政府投入几千万用在禁烧的监管上。为什么不从长远利益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把钱用在扶持回收企业上,或者农业技术的研发上呢?”
  采访过程中,秸秆回收企业纷纷表示,希望获得政府政策上的引导和一定的经济扶持,让企业能逐渐走向产业化,慢慢把成本收回来。今年刚投入秸秆回收的李炜憧憬着未来,“如果获得一定支持,我希望以后能采购固定打包机,在农户家设点,油菜秸秆再回收的难题也能解决了。如果企业不亏本了,还能给农民一定补偿,比如100元每吨,真正让利于民,做到共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灰霾天不能只火了空气净化器 2011-12-08
· 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 2011-11-21
· 严重灰霾天需要预警机制 2011-10-1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