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0天,这位邮储银行首任行长就被爆出“双规”的消息,离邮储银行转制为股份公司不到半年时间。 5月16日,中国邮储银行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大概是陶礼明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此后不到20天,这位邮储银行首任行长就被爆出“双规”的消息,离邮储银行转制为股份公司不到半年时间。 6月11日下午,邮储银行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布公告称,邮政集团公司党群部主任张志春、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陶礼明、邮储银行资金营运部金融同业处处长陈红平因涉嫌个人经济问题正在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几乎在同一时间,邮储银行也证实了此消息。 “昨天上午就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了紧急会议,传达了相关消息。”6月11日,一位邮储银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此之前,陶礼明等三人“出事”一事已在母公司进行了通报,“问题可能出在违规贷款和一些资金业务方面。” 不过,对于邮储银行的大多数分行管理者而言,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多家分行行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称,他们也是刚刚得知此事。“去年年底按照国资委和监管机构要求,公司整体整改为股份公司后,后续就没有任何通知了。”邮储银行一家西北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陶是个干实事的,几乎每个周末都去加班。”11日,一位曾与陶礼明打过多年交道的人士得知这一消息后,甚是意外。 知情人士透露,陶礼明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在进入邮政系统之前,曾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上个世纪末曾担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一职。进入邮政系统后,在邮政局储汇局局长任上多年。 2006年底,根据此前公布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储银行,三个月后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2007年3月份,邮储银行注册成立时,刘安东任首任董事长,陶礼明任首任行长。短短五年时间,在陶的带领之下,邮储银行树立了“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各项业务从无到有,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而盈利能力更是大幅提升。 截至今年2月底,邮储全行资产规模突破4万亿元,为银行成立时的两倍多,资产规模仅次于五大行与国开行,位列中国第七大银行。 2010年10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陶礼明谈到了邮储银行的定位坚定服务城乡、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要充分依托邮政网络,不断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成为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居民,以及基层广大中小企业主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 按照邮储银行副行长吕家进的说法,邮储这五年可概括为“坚定把小额贷款业务确立为邮储银行战略性业务及探索有特色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模式”。截至2012年2月25日,邮储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累计投放超过220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投放超过8800亿元。 然而,高速扩张之下,邮储银行在内控体系健全与人才引进方面就要显得慢了半拍。尤其是2009年之后,当邮储决定跨入诸如批发业务、地方融资平台等并不擅长的领域时,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邮储贷款业务起步晚,信贷队伍一直处于建设过程中。”一位熟知邮储银行的同业人士介绍道。但这几年邮储在批发业务方面的激进表现令同业瞩目,尤其是2011年10月,拿出400亿资金给处于困境的铁道部时,更让市场见识到邮储银行的雄心。 与陶礼明同时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的,还有邮储银行资金营运部金融同业处处长陈红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