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硝烟弥漫持续升级
促销及让利投入超过35亿元
2012-06-12   作者:记者 贾远琨 杜放/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轰轰烈烈的电商价格战正持续升级。6月4日,天猫电器城宣布,追加投入一亿现金直接补贴消费者。此前苏宁易购也表示,在6月份推出全网比价,进行“差额返补”。
  电子商务已成为最吸引资本眼球的市场之一。传统电器商城、跨国超市、百货公司纷纷挤入这场价格竞赛。声势浩大的价格比拼令人联想起曾经火爆一时的团购市场,不少网站在价格战恶性循环后大面积关门歇业。电商与团购网站相似,同样具有高投入、低门槛、易复制的特点,电商集体陷入价格战怪圈,会否重蹈“千团大战”覆辙?

  资本集中注入电商市场

  沃尔玛收购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国美电器进驻当当网数码板块、麦德龙中国在线商城上线……与此同时,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巨头再次打响价格战,随着一些区域性电子商务网站跟进,电商价格比拼持续升温。
  苏宁电器旗下网购平台苏宁易购5月初宣布,促销中投入20亿元特价货源和四亿元让利额度。与此同时,京东商城表示,拿出五亿元对家电产品进行让利。国内B2C交易量第一的淘宝天猫则称,以补贴支持商家开打价格战,补贴额度达两亿元。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则从5月起三个月内让利超过五亿元。亚马逊、当当网、易迅网、1号店等也已打出“促销”、“折扣”等招牌。至此,主流电商宣称的促销及让利投入超过35亿元。
  巨额让利来源于资本追捧。
  5月7日,麦德龙中国网上商城正式上线。此前,入股网购站点1号店的沃尔玛将持股比例提高至约51%。加上家乐福中国官网悄然试水“在线商城”,世界前三大零售批发超市均在华“触电”。
  另据统计,王府井、南京中百等逾20家涉百货上市企业已涉足各类官方“网店”。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涉足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纯电商”企业,如淘宝及其旗下天猫平台,分别在Alexa排名及B2C交易量上占优;二是零售或批发业态企业,公认投入较多的是苏宁、国美等上市电器连锁;三是真正“跨业”进入的新公司,与连锁零售业态相比,其往往缺乏现有仓储中心,需要重建物流平台。
  从市场动向看,电商平台的价格竞争还将持续,甚至将更加激烈。苏宁易购方面表示,今年其销售额目标高达300亿元,是去年约59亿元(含税)销售收入的五倍;麦德龙相关负责人则称,将在三到四年内门店数量翻番的同时,实现新客户占网购平台总量的70%。
  大量资本集中注入电商平台,以期抢占市场份额,但“买贵返差价”、“中奖再加奖”等促销手段,能否让“高歌猛进”的电商实现盈利?  

  价格战挤压利润

  国内网络用户对价格战并不陌生。2011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从无到有,一度催生5000多家网站,跃升至世界之首。然而,由于具有低门槛、高投入、难监管等特性,不少团购网站接连关门歇业,这为冲动的互联网资本敲响了警钟。
  复旦大学副教授朱春阳说,以“千团大战”为前车之鉴,如今电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投资的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应注意网店投入未必比实体店少。网商的物流、油价成本实际承担了消费者去传统门店购物的费用。“将促销信息传播出去,也需要大量付钱。”
  不仅如此,目前电商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当当网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当季成本达9.293亿元,占营收的85.8%,净亏损高达9950万元。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由于烧钱惊人,几乎所有价格战最终要由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买单。一方面,面对销货量较大的连锁终端、电商平台,制造企业在定价上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可能因降价压缩成本,减少研发开支,降低原料质量。
  陆刃波说,近年国内电商高速发展,正在进入多元竞争、几足鼎立的局面,但需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体现成本优势。
  朱春阳认为,电商企业进入井喷期,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与团购网站一样具有低门槛、易复制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传统零售、百货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一趋势引起了投资热潮。然而,目前,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突破价格层面的竞争,一个对资本量需求较大的新兴行业需要盈利培育期,只有形成品牌依赖机制,才能降低营销成本。而品牌依赖机制的形成是不能依靠低价竞争实现的。

  以“千团大战”为前车之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1.94亿人,年增长率为20.8%。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一季度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2336亿元,同比激增42.8%。
  今年3月,工信部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超过9%。
  可见,电商平台仍有成长潜力。但专家认为,需要吸取团购市场的经验教训,加强行业规范运营,以避免盲目扩张。
  陆刃波认为,目前,尽管电商平台发展迅速,但物流、派送及售后服务仍不成熟。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电子商务投诉近10万起。频繁价格战背后,一些电商网站缺货、发货错误等问题频发,这需引起行业的注意。
  此外,网购退货处理能力差仍是电商企业服务的一大短板。隐私泄露、质量纠纷更反映了电商平台技术缺乏、管理不足的问题。
  为规范国内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商务部已发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规范》明确,同时利用自有平台进行网上商品(服务)交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不得相互串通,利用自身便利操纵市场价格,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除了规范行业运行外,未来电商投资也将集中在较大规模的网站,没有规模优势的电商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魏武挥认为,实体企业应优化利用现有资源。比如,拥有仓储、物流基础的连锁企业可发展线上下单、门店发货的运作模式,这也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专家认为,网购市场势必由分散野蛮竞争走向集中规模经营,企业需理性投资,防止成为继“千团大战”后的新一轮资本“炮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业界专家谈电商:强大产业链拒绝了胡闹的资本 2012-05-22
· 中国电商发展偏离战略轨道 2012-05-08
· 锦江国际:电商平台全面上线 2012-04-27
· 独立行情或现 关注券商电商板块 2012-04-16
· 电商“烧钱”模式被指难以为继 2012-03-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