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推出“国际板”的又一信号,这是否意味着国际板筹备和推出将提速?
就此,上交所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这个消息。”并婉拒了就国际板的筹备和推出将提速发表评论。
上交所称没有这个消息
对于此前传闻技术准备基本完成,等待时机的“国际板”来说,“试点”显然是个敏感词汇,于是市场人士将其解读为“国际板”就要来了。近几年上交所一直在筹备国际板,上交所对国际板的筹备和推出将加快有何评价呢?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这个消息。”并婉拒了就国际板的筹备和推出将提速发表评论。
去年11月,上交所副总经理徐明接受布隆博格电视台采访时曾表示,A股国际板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他说,推出国际板目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技术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只要管理层批准随时可以推出。
到去年年底,国际板的传言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下跌,证监会和上交所很快辟谣有关国际板走流程的传言不实。
今年“两会”期间,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回答中外媒体记者问答时表示,国际板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不仅要有法律制度,还要有很多技术准备,这些工作都在进行。许多因素归结起来,现在不是国际板出台的最佳时机,但该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专家认为推出时机不成熟
专家学者对《指导意见》适时启动国际板内容有何评价呢?
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板推出的条件不成熟。国际板这么大的事,不听取大家意见极不负责任。虽然《指导意见》没有出现“国际板”三个字,但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实际上就是启动国际板,不提“国际板”不过是在玩文字游戏。
刘纪鹏认为,当前国内证券市场十分低迷,投资人信心降到了冰点;A股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还没有解决。从制定签署《指导意见》的八部委看,国际板执行部门证监会居然没有参与,这可能是一个政府部门文件。近期国际板不可能推出,投资者不用担心和恐慌。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表示,推出国际板时机不成熟,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制度改革还在摸索之中,还有很多老问题没有解决,现在不是引进启动国际企业发A股的时候。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推出国际板需要几个方面条件:第一,国内资本市场运行比较平稳,并且各方面的估值比较合理。第二,从资本市场本身来说,应该说相对环境比较良好,特别是供求关系能够达到大体平衡。第三,市场投资氛围比较浓厚,投资者信心指数比较高。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目前A股市场都不具备。
光大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腾印认为,即使关于“国际板”将推出的猜测不实,沪深股市仍然要因此受到一定影响,连续调整也远远没有结束。腾印表示,从八部委发文来看,应该说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是大势所趋,国际板对于这个市场的影响尽管短期没有时间表,但是由于国际板的推出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以及这种估值的影响,A股市场会提前反映国际板推出的预期。所以八部委的发文实际上会提高市场预期,并不在于马上推出国际板的时间表。
证监会缺席别有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由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联合制定,证监会不是《指导意见》制定和签署单位之一。
在各国家部委中,证监会无疑是国际板的主要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如果近期要推出国际板,不可能没有证监会的参与。这份《意见》的中心词是“国际合作”,近年来资本市场领域的跨境交流和实质性创新举措不在少数,但为何证监会没有参与这份促进国际合作的《指导意见》会签呢?证监会的缺席显然别有深意。
申银万国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证监会的缺席恰恰表明“国际板”的推出条件还不成熟。桂浩明认为,《指导意见》并不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证监会没有成为八部委当中的一员,恐怕更多反映在高层或者部级之间的设想,要具体落实,包括证监会介入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证监会缺席八部委《指导意见》,或许是因为《指导意见》更多是原则性的阐述,不涉及具体的政策执行,更没有带有约束性的时间表。当然,也不排除证监会刻意回避。证监会顾及到市场过于敏感,在国际板问题上也是抱着谨言慎行的态度。
事实上,在去年陆家嘴金融论坛期间,证监会官员强调,国际板虽然技术准备已经成熟,但不会有时间表。到去年年底,国际板的传言一度造成市场恐慌下跌,证监会回应“国际板走流程纯属无稽之谈”。
今年1月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召开,证监会官方公布的会议新闻稿没有一个字提及国际板的内容。显然,国际板虽然是证监会的重要议程,但远远没有到可以大张旗鼓推进的“合适时机”;甚至因为其对股市心理的负面影响,监管层对于公开谈及这个问题也十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