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31日,全国小麦跨区机收启动仪式在安徽寿县举行,这标志着大规模夏粮收获工作全面展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1日就夏粮生产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今年夏粮生产形势如何?
韩长赋:今年夏粮生产大局已明朗。麦收区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片丰收景象,农民脸上写满笑容。如果未来一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夏粮将继续增产,并且有望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夏粮生产有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二是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三是主产区普遍增产。11个小麦主产区都反映,夏粮是增产的趋势。
记者:今年粮食生产起点高、压力大、挑战多,夏粮为什么能再获丰收?
韩长赋:简单讲,就是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
政策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今年很早就公布了小麦及其他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了7到9分钱,释放了很强的信号。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助,覆盖冬小麦主产区,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防灾增产措施落实。
科技强。我们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头,给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技术上采取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统防统治等措施。今年科技对夏粮生产小麦生产支撑明显增强。
工作实。农业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抓夏粮一环不松、一招不让,播种时抓质量,小麦起身以后抓管理,长了虫子统防统治,全过程采取高产创建措施,各环节都跟得紧。
天帮忙。虽然局地有灾情发生,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不错,播种出苗、返青起身、拔节孕穗等关键时节都出现明显降水,对小麦产量形成十分有利。
记者: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商品,夏粮丰收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特殊意义?
韩长赋: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还将迎来党的十八大。中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目前,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大,物价虽然有所回落,但可能引起反弹的因素并没有消除,农产品供求仍是紧平衡。夏粮丰收将为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对保证市场供给,稳定物价,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十分重要。
记者:请谈一谈全国夏收从南到北是怎样的进度,农业部门如何保证夏收“颗粒归仓”?
韩长赋:“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将从安徽、河南、江苏到山东、河北等主产区,由南向北梯度推进,每天机收面积约2000万亩,持续到6月中下旬。此前,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麦收已近尾声,湖北已过半。冀、鲁、豫、皖、苏的开镰,标志着全国大规模机收的开始。这五个省的夏粮面积占全国七成多,产量占八成左右,是最重要的夏粮主产区。
夏收是“龙口夺粮”,麦熟三晌,别看一些地方麦子还是青色,但一天一个样,不及时收的话一下雨就会生芽。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农忙季节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趋势。要把夏粮“丰收在望”转化为“丰收到手”,确保颗粒归仓,秋粮及时播种,必须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
农业部对今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预计全国将投入1400多万台套农机具参加抢收抢种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51万台,跨区作业服务队超过12000个。农机部门和公安、交通、气象、石油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紧密协作的工作机制,
将及时向作业机手发布天气趋势、交通状况、作业动态等实用信息,免收联合收割机过桥过路费,优先供应作业用油,千方百计加快作业进度,努力做到成熟一亩、收获一亩,播种一亩,争取“早上一片黄,晚上播种好”。
记者:一个时期以来,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涨价影响种粮农民积极性、减少了农民获利空间。如何减少和消除农民“丰收却不增收”的担心?
韩长赋: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生产资料、人工成本上涨快,农民即使不雇人种地,也会算算机会成本,是打工还是种地?另外,土地的使用成本和流转成本也在上升。我国农业走到今天,已经显现出高成本的特征。这在一些国家,特别是日韩这样小规模生产的国家都存在。
这个问题中央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年初提前预拨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高产创建等补助资金1325亿元的基础上,又下拨了243亿元农资综合补贴,直接补给种粮农民。同时,不断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另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农田水利、防灾减灾等方面减少种粮成本和自然风险。
坦率地说,中国太大、农户太多,工作艰巨。如何应对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稳定和提高农业效益,是今后要认真研究、突出解决的重点问题。
记者:您对今年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看?
韩长赋:夏粮丰收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好基础,但粮食生产大头在秋粮,要抓好夏种、夏管,确保“九连丰”,力争“九连增”。
由于政策信号强、市场价格好,农民积极性高,春播粮食面积增加了400万亩,秋粮生产形势不错。现在南方水稻主产区早稻长势较好,中稻栽插已完成70%;西北地区春小麦机播工作进入尾声;东北地区共完成玉米机播近2亿亩;华北、华东地区棉花、马铃薯等春播基本结束。
春播质量也比往年更好。老话讲“翻不翻,差两千”。去年我们狠抓秋季深松整地,加上今年继续推行机械化、标准化播种,东北受旱地区大力推广“坐水种”,从出苗率来看今年是较高的一年。
今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两增一稳”——夏粮和早稻增、秋粮稳。去年秋粮增产401.6亿斤。夏粮和早稻打个好底子,再稳住秋粮,全年粮食生产就可能实现“九连增”。虽然秋粮生产还有伏旱等不确定因素,但我们是有信心的。
记者: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韩长赋:中央的三句话是基本指导方针:一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三是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要立足于国内基本解决。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饭要天天吃,庄稼要年年种,粮食安全要长期保。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每年增加700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1000多万,每年增加粮食需求80亿斤以上。农产品用途不断拓展,特别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扩大了玉米等农产品的需求。粮食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商品,是需要重复消费、长期消费,也是不能代替消费的。农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使农产品数量、质量能适应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消费总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越是连年增产,离“天花板”就越近,出现“拐点”的几率和风险就越大,抓粮食生产不能有紧有松,必须常抓不懈。农业部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定要跟着季节走、跟着作物走、跟着灾情走、跟着重大技术推广应用走。我们搞农业的人,就是要和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和他们同甘共苦,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按照中央的要求、现代农业规划部署和广大农民的愿望,高点强攻、自加压力,全力确保国家长期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