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中信招行违规业务超200亿元
|
审计署公布17家央企2010年资产负债损益报告
|
|
2012-06-02 作者:记者 蔡颖/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网
|
|
|
【字号
大
中
小】 |
6月1日,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中信集团以及招商局集团在内的17家央企201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结果,结果显示,工行、中信、招行均存在存在违规放贷、违规办理票据、少计固定资产等问题。违规业务资金量达216.92亿元,其中,这三家银行仅违规放贷总量就达到了188.64亿元。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吕劲松指出,这三家金融企业的一些分支机构违规发放贷款和办理票据业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超期限和向非土地储备机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向手续不全或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等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向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违规办理无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等;另外,部分所属企业存在会计核算不实、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未按规定合并财务报表、虚增经营利润以及存在账外资金、资产等;三是,部分业务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有的信贷资金被贷款企业挪用,有的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反映不准确不及时。”
具体来看,审计署报告显示,工行违规发放贷款贷款110亿元,仅2010年就发生了63.91亿元。具体来看,其中有94.99亿元是违规发放的公司类贷款,主要是通过向非土地储备机构、超期限等方式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向手续不全或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发放贷款,违规向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等;另有15.01亿元是违规发放的个人贷款,主要是违反国家差别化贷政策,未按规定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办理二套房贷款,以个人贷款名义发放对公贷款等。
此外,工行还存在违规办理票据、信用证和结汇业务17.79亿元,其中2010年发生11.81亿元。
中信银行方面,2008年至2010年,所属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违规发放贷款和办理票据业务共计30.64亿元;2006年至2010年,所属3家子公司采取私自换汇、拆借等方式违规经营9.99亿元;2010年,所属中信银行的10个分支机构信贷“三查”工作不严,存在信贷资金被借款人挪用等现象。
招商银行方面,审计署指出,2004年至2010年8月,招商银行有关分支机构违规发放贷款48亿元、吸收存款5000万元。除此之外,招商银行还存在集中采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如未建立谈判、评审专家成员库等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审计指出问题后,这三家金融机构相应展开了整改措施。据悉,截至2012年3月底,工商银行、中信集团公司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率分别为93%和91.04%。其中,工行相关分支机构已收回违规发放的法人贷款17.81亿元,对60.13亿元贷款通过补充完善手续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已收回违规发放的个人贷款7.54亿元,对6.05亿元个人贷款通过完善手续、按规定补充首付和提高利率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其他问题正在整改中。
中信银行也已结清部分贷款或票据,其余贷款已按规定整改,并修订完善了相关内控制度;针对信贷资金被借款人挪用等现象,该行及时清收了部分贷款,并进一步强化对分支机构信贷业务“三查”工作的监管。
招商银行方面表示,“该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此次审计,认真做好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截至目前,审计指出的问题绝大多数已经整改,涉及的贷款大部分已经收回,其余贷款也已采取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并将进一步清收。”招行认为,此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对该行整体经营业绩以及财务报表没有影响。
根据此次审计的情况,审计署公开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有关金融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工作,严把授信审查关,加大贷后监督力度,密切跟踪贷款资金流向,防止挪用信贷资金行为,切实保障信贷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二是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大对所属企业财务管理力度,强化对会计核算及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三是强化各项内部控制建设,建立有效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加大对所属分支机构管控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严肃处理资产质量认定中的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信息的真实性水平。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