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部分国有产权进入社保基金尽管这是一个已经讨论了十余年的话题,但在当下养老金入市的背景下,还是引起了极大关注。
5月27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呼吁,把国有银行一部分过高的国家股比例转给社保基金,以增加社保基金规模。
这已是戴相龙连日来就此问题第二次作出类似表述。两天前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他公开建议将部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上市中央企业的股权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
这一声音,不谋而合也得到了央企大管家国资委的呼应。据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透露,目前正在探索从国有产权里面划出一部分进入社保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社保研究所所长李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划拨国有产权进入社保基金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无论这部分基金在哪,都属于公共资产,只不过换个管家而已。
基金存量逐年加码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早期谋求做实个人账户的时候,多地就考虑过划拨国有产权这条渠道。而在国际上,也有多个国家实施过此类办法,譬如匈牙利就将部分国有股权划拨到一个由工会控制的养老基金中。
2001年,《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这成为此后多年充实全国社保基金一个稳定的渠道。
一直到2009年6月,《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中将“减持”改为“转持”,要求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将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转由社保基金持有,社保基金对转持股份承继原国有股东的禁售期义务。
根据戴相龙的说法,自2009年6月国有股转持政策出台至2011年底,共实现境内国有股追溯转持74亿股,发行市值554亿元。这已是社保基金“存量”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在社保基金现有规模与养老基金收支缺口相差甚远的现实下,加大国有股权划拨力度显得非常适宜。
除此之外,戴相龙在25日还指出,未来还要完善上市国有股划拨制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充实全国社保基金政策。
基金扩容渠道多元
有测算表明,到“十二五”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突破2亿人,届时养老保障支出压力较大。到2030年老龄化高峰时,支付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由于社保基金成立较晚,资金积累也比较有限。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现在多个地方都表示养老金存在严重缺口。
戴相龙认为,要实现中国养老基金中长期收支平衡,需要着重解决好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急需明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的具体要求;二是认真测算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收支缺口;三是促进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养老基金管理运营的趋势,他提出要“保持对固定收益产品和证券投资比例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加大另类投资”。藉此,在上海举办的论坛上,戴相龙表示现在国有股持股比例偏高,他的想法是降低至51%,然后将过高的比例转给社保基金。
李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社保基金是按照早先国外建立石油储备基金的思路建立,现在既需要在存量上寻求基金的扩容,又要在增量上着手。
充实比例或会受限
李保民认为,划拨国有产权的方法对多元化有益。通过社保基金投资央企、投资国有企业,以此来发展实体经济,意义非常重大。长期以来,国有资本在存量结构上并不合理,尤其是国资布局分散、战线过长,影响了国企的竞争力。对此有专家指出,国家将原先用于投资的国有资本收益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减少国有企业投资,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不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陈少强分析,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补充社保基金难度较大。他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把地方国有资本收益纳入中央层面的社保基金,相当于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第二次体制调整,这显然与现行制度相悖。
另一方面,陈少强认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补充社保基金的比例将受限,因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性质决定支出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据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后者强调公共性,主要用于民生,而前者主要是经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