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完人,更没有完美的公司。在金融危机中侥幸受损不太严重的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近来则栽在了一位“流氓交易员”手中——据估损失额至少在20亿美元。摩根大通栽跟头自有其制度漏洞,但让笔者更感兴趣的,则是其弄巧成拙的“自卫式”公关,反而更让其陷入千夫所指的困境。
这起金融对赌损失事件,肇事者是摩根大通伦敦办公室一名绰号为“伦敦鲸鱼”的交易员。美国彭博社在4月份的一则报道中率先披露:这名交易员大肆建立了与公司财务状况挂钩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其头寸之巨大,足以撬动10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
摩根大通过于大胆的操作,在一度收获巨额利润之后,更陷入高度的风险中。随着信息的披露,一些对冲基金开始集结,与身在明处的摩根大通对赌。而市场走向又恰恰与摩根大通的判断相左。由此,摩根大通面临对冲基金的集体“屠戮”。
但对于外界的传言,摩根大通最初的态度是断然否认。在4月13日该公司一次电话会议上,被称为“华尔街之王”的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轻描淡写地表示,外界的怀疑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该公司首席财务官道格·布劳恩斯坦则表示,伦敦交易员的头寸着眼于“长期”,是“为严重信贷压力做准备”,公司对这些头寸“很放心”。
在公关危机中,一般认为真诚沟通、诚实以对,是摆脱危机的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诚实,有时就意味着问题的大白于天下。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则是断然否认。媒体报道A公司有问题,A公司立马否认,甚至有的更转守为攻,指责外界在造谣,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云云。
确实,有不少外界的猜疑,在类似的危机公关下不了了之。但在“伦敦鲸鱼”问题上,让“华尔街之王”颇为郁闷的是,“茶杯里的风暴”最终形成了真的风暴;他此前的淡化以对,被证实为是回避真相的扯谎。
5月10日,在公司紧急电话会议上,戴蒙被迫承认,“伦敦鲸鱼”的对赌导致公司损失20亿美元。在随后接受媒体访谈时,他也坦承:四个星期前公司高管否认问题的言论“统统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原因,戴蒙将之归结于“太过自卫式的”反应,因此“人们总是一开始就为所有事情进行辩护”。
由此可见,摩根大通的“自卫式”公关,最终不仅没有帮助公司摆脱危机,反而让其陷入更大的风波之中。而从动机看,“自卫性”公关,又大致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知道存在问题但却断然否认,其出发点自然是遮盖真相,因为一旦说出事实,公司往往会陷入更大危机;另一种是不明了真相,但迫于形势矢口否认,其出发点是如果不积极辩护,只会让外界怀疑问题真存在,导致危机扩大。
按照摩根大通的解释,戴蒙的扯谎,可能属于两种“自卫性”反应中的第二种,因为据说直到4月13日电话会议后,戴蒙才了解到损失的规模。随着问题变得无法掩盖,他最终选择了面对现实,承认摩根大通“犯下了可怕、惊人的错误,我们不会为它找任何借口”。但损失已经铸就,信誉赤字已无法挽回。
其实,这种盲目的危机公关,并不仅仅局限在华尔街一地,局限在美国一国。但摩根大通的弄巧成拙,更鲜明地显现了华尔街的傲慢与颟顸。至少在下次,当华尔街否认问题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难免会继续疑虑,它讲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对其他企业来说,则必须掂量“自卫式”公关的后坐力,如果“自卫”得很勉强、很没有把握,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的信心满满,沦落为别人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