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连降六个月 外资布局悄然生变
商务部称在华外资未现大规模撤出
2012-05-16   作者:记者 孙韶华 张莫 梁倩/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商务部15日发布的吸收外资数据显示,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4.01亿美元,同比下降0.74%。至此,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六个月负增长。专家分析,欧美经济持续低迷、中国连续上涨的成本以及放缓的经济增速、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等都使得未来中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严峻,总体资本流入放缓也将成为长期趋势。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在华布局正在悄然生变。一方面,部分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在成本上涨等压力下撤出中国,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将研发设计中心、营销中心落户中国,或者布局中国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

  规模 FDI连降六个月 欧盟对华投资降近三成

  商务部15日发布吸收外资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7016家,同比下降13.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截至2012年4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4.5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4月当月吸收外资再次出现负增长,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01亿美元,同比下降0.74%。至此,我国吸收外资已经连续六个月负增长。
  具体分行业看,今年前四个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下降最为明显,同比下降4.4%,此外,服务业和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下降3.1%和0.9%。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下降了15.2%和2.5%。从投资来源地看,欧盟对华投资降幅较大,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9%。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出现负增长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15日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全球直接投资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布的一个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规模双双下降,因此对全球全年的FDI前景也保持谨慎。此外,很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美国、欧盟国家鼓励产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政策的优惠力度,使得我们利用外资面临激烈竞争。
  从国内因素来看,随着要素成本上升,我国经营成本优势有所减弱。另外,我国利用外资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不是简单地看引资的规模,现在很多地方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提出要“招商选资”,这对利用外资的规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边卫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洲,债务危机形势急剧恶化,整个欧元区也陷入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走在衰退边缘,在欧元区经济整体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欧盟对中国细分项投资意向降幅严重,短期内资本从新兴国家加快流出速度。与此同时,美国第一季度增长低于预期,从国内来看,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也不乐观。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吸收外资的持续负增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周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美经济恶化使得企业没有财力进行扩张,这直接导致了其对外投资规模的缩减。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多数是根据需求调整投资力度,但是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现阶段并不是投资扩张的好时期,因此企业会选择降低投资速度、缩减投资规模。

  变化 外资布局悄然生变 目前未现大规模撤出

  据了解,外资企业在华布局正在悄然生变。一方面,部分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在成本上涨等压力下撤出中国,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将研发设计中心、营销中心落户中国,或者布局中国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
  一家在苏州的美资电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没想过中国的成本会增长得这么快,会像现在这么高,这在三年前是绝对想不到的。高企的成本以及人员的高流动给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带来很大压力。不过他也表示,虽然现在中国市场成本上涨很快,但是考察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之后发现,他们的配套设施、人员素质等尚远不及中国,因此短期内不会考虑撤出中国。但是如果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也可能会考虑将工厂迁往其他地区。另一家在浙江的日资汽车企业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正在逐步增加中国市场的研发设计职能,计划未来将部分零部件的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来。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但减弱趋势明显。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对于低劳动力成本的投资转向其他市场。”周宇指出,劳动力成本、技术能力、基础设施、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布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多考虑劳动力成本,受上下游产业链影响较小企业,更易转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地区。
  但周宇同时表示,对上下游产业链要求较强的企业则会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据了解,也曾出现过对上下游产业链要求较强的企业,搬离我国后由于当地不适合发展又搬回我国的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贸易发展处处长胡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工业园引进的都是国际500强企业,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技术,对成本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敏感,因此这些企业都很稳定,可以在工业园“落地生根”。据他多年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经验,“候鸟型”企业往往都是只有生产环节的低附加值企业,这些企业竞争力弱,对成本变动及其敏感。而职能越多的企业就越稳定,现在园区内的不少外资企业都不仅仅是生产,还具有总部职能、研发职能、设计职能等等。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向晨经过调研之后也发现,低端制造业方面,在中国继续维持现有水平或者是向中西部乃至海外转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中端制造业方面,美国和欧洲企业都将继续扩展在华投资,因为“他们需要这个市场”。
  张向晨表示,美国政府近年调整原有政策,大力扶持本土制造业发展,鼓励外游企业回归。受此提振,包括福特、卡莱尔及国际收银机公司等一批企业先后宣布将国外产能移回美国国内。他坦言,这会对中国造成一些压力。但他同时表示,基于此前的调研,在华美国企业回迁的数量较少,而且仅限于一些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生产条件和市场特点的行业及特殊产品,而包括通用、苹果等在内的大型美企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和产能。因此,“总的来看,中国的市场潜力和产业配套对海外的制造业还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沈丹阳也表示,虽然从中长期来看,受到本国发展制造业战略的影响,美国和一些欧盟国家可能会资本“回流”,会减少对外投资,包括减少对华投资,但是,根据商务部监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已经在华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大规模撤出的情况。
  沈丹阳说,“我们对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总体上仍然持乐观的态度。因为中国投资环境总体上是趋于完善,越来越好,而不是相反。”他介绍说,最近,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发表了《2011年度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情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制造业将继续加快海外拓展步伐,而中国、印度仍是他们首选的投资目标地。另外,新加坡大华银行日前也公布了《中型企业商业景气调查》,这个报告也显示中国成为新加坡中型企业在亚洲拓展海外业务的首选地。

  预测 未来吸收外资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未来吸收外资的形势,周宇认为,我国放宽政策有助于投资增速部分恢复,但是很难恢复到之前的增速。边卫红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吸收外资形势依然复杂。她指出,前一阶段,欧洲债务危机形势企稳,美国经济增长较快且失业率下滑,出现企稳回暖的态势。但是,从现阶段看,整体形势较为严峻,若欧盟形势继续恶化,将对我国吸收外资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近几个月内,FDI仍会延续小幅下滑趋势。
  与此同时,FDI的持续负增长以及月度外汇占款偶尔出现的负增长印证了市场对资本流入长期放缓的判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在2011年四季度连续3个月负增长后,从2012年1月开始,新增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开始再次转正。不过,15日晚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5888.21亿元,较3月减少605.71亿元。外汇占款在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边卫红表示,外汇占款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民币汇率走向有一定相关性。虽然4月人民币延续升值趋势。但是,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逆转,而投资恰恰是取决于预期。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悲观情绪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趋向逐渐减弱。“对于4月顺差加大,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其是偶然性单月反弹,还是在以下几个月中延续加大的态势。另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降低,一些企业不会再像之前一样迅速兑付人民币,也减少了外汇流入速度。”边卫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资本流入减缓的背后正是我国长期呈现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变化。“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动荡,欧债危机也不稳定。未来,外资进出中国会比较复杂。”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指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2011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指出,未来支持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但由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空前复杂和严峻,我国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可能减少,波动将有所加大。外汇局还表示,由于欧债危机仍在不断发展演变,全球仍处于金融去杠杆化进程中,跨境资本流动大进大出风险增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假外资戏码这回演砸了 2012-05-15
· 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引入境外资金空间巨大 2012-05-14
· 商务部:吸收外资仍将保持相当规模 2012-04-13
· 中国吸收外资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 官方称优势仍存 2012-02-16
· 在华外资企业毋忘国际化 2011-01-2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