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海洋作为生命有机体对待
2012-05-14   作者:郭继民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去年11月中旬,笔者有幸出海执行任务,海上连续航行十多天,海域涉及北海、东海及南海,行程2400余海里。第一次出海,自然对大海充满好奇和期待。然而,真正进入大海,却未免有些失望。且不说近海岸处漂浮着各色各样的塑料、泡沫等垃圾,令人心疼,即便远海的海面亦不尽如人意,因为多数舰船基本处于“走一路污染一路”的状态。
  目前,一些人的环保意识的确有待提高,只要走进我国的二三线城市,稍作考察便可知晓。不过,如果说城市污染还属“家丑”,尚可用所谓的“背景墙”遮挡一下,那么海洋污染则难以“遮掩”。笔者曾读过这样一则资料,韩国在去年10月27发布的“2011年国家海洋垃圾监测报告”称,其国内海洋垃圾中,有6.7%来自海外。他们针对在全国20处海岸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的结果显示,海洋垃圾共达5.5270万个,其中来自海外的垃圾达3386个。就垃圾种类而言,来自海外的海洋垃圾中塑料饮料瓶最多,达2462个,占39.7%。其后依次是塑料浮标(924个)、医疗用品(258个)、塑料餐盒(230个)、打火机(223个)和塑料瓶盖(171个)……不过,资料的最后一句话给笔者的印象尤为深刻,“就来源地而言,可推测来源地的3114个垃圾中,来自中国的垃圾占96.4%。”如果韩国的环境检测报告属实,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当然,相比而言,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行径简直就是犯罪。据报载,2011年4月,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为了替储存高辐射性污水腾出空间,竟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1.15万吨废液水排入海中。日本擅自排放核废液一事引发了包括中国、韩国在内诸多国家的强烈不满。韩国外交通商部表示,日本向海水中排放放射性污水的行为有可能违反国际法。
  我们知道,海洋环境污染与陆地污染不同,如果说陆地上的污染具有固定性,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些,那么海上污染就大不相同。概括而言,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防治难危害大等特征。特别是海水的流动性增大了治理污染的难度。譬如日本排泄核污染废液,其造成的影响就绝非局限于近海或临海海域的海洋生态,而是带有全局性。
  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衰竭,人类纷纷将目光转向海洋。但是,就在人类进军海洋的号角吹起之时,诸多海洋环境问题就已层出不穷。目前大的污染源主要有工厂对海洋的污染、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等等。这种种污染已导致严重的后果: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主要表现为“极端气候频繁、赤潮咸潮加剧、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加剧”等现象;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加剧等等……倘若人们仍旧唯利是图,我行我素,不从长远、大局出发,不能认真对待海洋环境污染问题,那么,也许有朝一日海洋将成为“死水”,进而将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其最终结局将无疑是毁灭性的。
  当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呢?以笔者拙见,我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海洋环保教育,尤其在沿海及其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员,更应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切实让海洋环保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要让人们从人类种族存在的角度去认识海洋、关注海洋。同时,对海上作业的舰船配置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切实做到海上生活垃圾“零污染”;其次,健全与海洋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在处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三,要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定时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同时要加强诸如突发性漏油问题、突发性放射性污染问题的专题研究;其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海洋环境污染的特性决定了其不可能在某一个国家得到完满的解决,它需要国际社会协同作战,共同遵守有关的海洋环境条约,以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业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但愿人类在利用海洋时更要尊重海洋、善待海洋,要将海洋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对待,而不是仅仅将之视作满足人类欲求的“资源库”。  (作者单位:广州海军兵种指挥学院)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两部门发布海洋标准化规划 2012-05-11
· 普洱树海 深山里绿色海洋的拥护 2012-04-25
· 天津塘沽海洋高新区力争今年增加值超两百亿元 2012-04-19
· 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战略引领 2012-04-12
· 国土部:十二五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2012-04-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