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三年。在去年公开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解释说明的基础上,今年公开的内容包括部门概况、2012年部门预算表、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名词解释等4个部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开速度更快,格式更统一,内容更具体。
中央各部委推进部门预算公开3年来,公开质量有了哪些提高?预算公开还应怎样改进?怎样解读本次预算公开的账目?预算监督的方向在何方?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从4月23日中央部门2012年预算公开大幕开启,不到一周的时间,98个中央部门中就有92个部门公开了预算,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中央部委公开“更上层楼”
公开速度快,格式更统一,内容更具体
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三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中央部委预算公开不但行动快,在内容上也有不少改进之处:预算公开的格式更加统一,内容也更加详细具体。
在去年公开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解释说明的基础上,今年公开的内容包括部门概况、2012年部门预算表、2012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名词解释等4个部分,预算表由原来的一张收支总表,增加为公共预算收支总表、收入表、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表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张表格。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是首次在公开的部门预算中“亮相”。同时,中央各部委还公布了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下属单位名单。
从各部委公布的预算来看,一些项目支出有所增加,相关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解释说明。比如,财政部2012年收支总预算393018.94万元,比2011年增加132890.03万元。财政部解释其主要原因是:根据世界银行第二阶段投票权改革的要求,外交(类)下的国际组织会费、捐款、股金及基金相应增加70470.33万元;设在北京、上海、厦门的3家国家会计学院以及中国财税博物馆自2012年起纳入财政部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相应增加54196.69万元。
“数”里行间读懂预算变化
显示大政方针指向和财政投入重点
预算公开,是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中央部门预算盘子大、项目多,一下子要全都看明白、算清楚是不可能的。但随着预算公开的进一步推进,从各部门预算的“数”里行间,能够了解和读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比如,在各部委公开的预算项目支出中,住房支出的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上也很关注。与上年相比,财政部、审计署与发改委住房支出增加了近三成,保监会住房支出增长超过了40%。实际上,无论各部委住房支出增加多少,其主要原因一是规范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计算基数提高,二是单位新职工人数多了,符合提租补贴、购房补贴人数增加。
“享受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的一般都是年轻职工,工作年限短积蓄不多,还没有购买住房、尚在租房阶段,补贴的数目每人每月也就是几百元。应该说,这样的支出是合情合理的。”刘尚希说。
“除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项目支出变化,我们还能从预算的变化中,看出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向和财政投入重点。”刘尚希解释说,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预算支出,较上年增加较多,主要原因是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
预算公开还应“粗中有细”
公开一般支出可以粗,“三公”经费支出应该细
对于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变化,社会公众给予了肯定与好评。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力度还不够大,一些项目支出还不够细,“三公”经费等支出在预算中还是找不到影子。
对此,刘尚希说,预算公开是不是越详细越好?这个问题还需要仔细掂量。如果所有预算数据都公布到“目”,那98个部门加起来就是厚厚的一大本,内容过于琐碎,公众未必看得清楚,反而政府部门要投入大量精力,增加公开的成本。
“预算公开的目的,就是让社会公众更好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刘尚希认为,预算公开应当是“粗中有细”,一般的项目支出可以粗点儿,而百姓关注的“三公”经费这类的核心支出,应该更细一些。
至于为何在公开的预算中见不到“三公”经费的影子,刘尚希解释说,“三公”经费在预算中不是一个特定的支出项目,所以不能直接在预算中看到。需要各部门从各项支出中,把与“三公”支出有关的费用分别“提”出来,再汇总到一起才能得到一个总体的情况。由于“三公”经费是今年的预算数据与上一年的决算数据一起公开,所以要等到6月底左右全国人大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才将公开。
刘尚希表示,与社会公众的期待与要求相比,目前预算公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仍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信息是按照功能分类,虽然教育支出多少、医疗卫生支出多少都有具体数字,但这些支出中,有多少用于行政经费,有多少用于项目建设,从预算上还看不出来、分不清楚。
监督“关口”向基层前移
2012年将重点监管中央基层事业单位
从此次公开的预算看,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的除了各部委外,还包括中央部门下设的二级及以下基层单位。这些基层预算单位分布广、层次多、数量大,全国总共有2万多家。有的中央部门下辖五、六级基层预算单位,有些中央部门的预算90%用于基层单位,管理链条长,支出及资产总量大。
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决定自2012年起,开展中央部门驻各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2012年监管重点,是中央基层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中央基层事业单位。
“中央部门预算的账目细不细、实不实,很大程度上与中央基层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准确有关。”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说,中央部门的预算,是由部门本级与其下辖的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汇总得来的。如果基层单位在上报预算时就有“水分”,那么中央部门的预算就难免失真。而且,这类失真仅靠审核中央部门的“总预算”很难被发现,必须自下而上、从基层预算单位的“源头”抓起。只有“源头”的基础夯实了,中央部门的预算才会更准确,监管也才更有效。
吴奇修表示,这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解决财政长期以来“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预算轻监督”的问题,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财政监督机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