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基金经理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公募基金专业性人才不断流失,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越来越明显,这都使公募基金的发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目前任职的基金经理中,从业年限占比最高的是未满一年的“嫩将”们。
727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2.46年
基金经理作为业内重要的稀缺资源,早在2005年开始,人才的流失现象就受到市场关注。近年来,由于其他理财产品迅猛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募基金经理的流失率逐年大比例上升。这不仅使涉及基金的业绩或多或少受到波及,也使很多公司不得不在人才流失后大量引入新人接手,动摇了内部团队的稳定性。在投资者大呼伤不起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奈。
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目前67基金公司旗下的727名基金经理中,从业超过4年的有192人,在3-4年间的有79人,2-3年间的有114人,1-2年间的有158人,一年以内的184人。从业经历不足两年的基金经理占到了总人数的47%,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为2.46年。
嘉实基金最留不住人 摩根士丹利华鑫等4公司“嫩将”过半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自首家基金公司成立至今,业内已先后有679名基金经理有过离职动作,占公司聘任基金经理总数的48.53%。
从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任职年限角度观察,先后超过20人离职的基金公司有9家,其中,嘉实基金前后29名基金经理离职,是基金掌舵人变换最多的公司。长盛、招商和华夏紧随其后,分别有28人、25人和25人先后离任。
从基金公司旗下嫩将数量角度观察,华夏、广发、摩根士丹利华鑫等7家公司均拥有6名从业1年之内的基金经理。富国、嘉实、诺安等6家公司旗下也均有5人从业未满一年。
若按从业未满1年基金经理数量占比角度观察,旗下拥有5名以上基金经理的58家基金公司中,摩根士丹利华鑫、信达澳银等4公司占比超过50%,其中摩根士丹利华鑫此项占比最高,为60%。具体看来,该公司旗下10名基金经理中,从业4年以上的0人、3-4年2人、2-3年1人、1-2年1人、1年以内6人。
华西证券金融产品评价中心负责人刘明军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周刊采访时表示,旗下基金经理从业年限普遍在1年以内的情况,多发生在中小型基金公司身上。一方面由于新基金发行使基金经理严重缺失,加上新成立基金公司的挖角,使行业内基金经理流动加快。另一方面,目前公募基金整体行业不景气,正处于瓶颈期内,也使中小型基金公司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基金经理出于对薪酬、发展的多方考量,选择跳槽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所以导致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人才紧缺,甚至出现“一拖二”、“一拖三”的现象。
面对基金经理跳槽 半数基民选择赎回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5日,已有2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8名基金经理先后离任,而统计显示这28名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还不满3年。在这其中,有人员内部调整,也不乏挥手告别东家的基金经理,但无论其退出基金的原因是什么,对其掌管的基金业绩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投资者总是想找寻一个有实力,可以让自己手中基金升值的基金掌管者对自己购买的基金负责,而近年来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却让基民茫然失措,大呼“伤不起”。中国经济网一则“基金经理跳槽调查”的投票或许就能揭示基民们无奈的心情。
调查结果显示,13.64%的投资者认为基金掌舵人的频繁变换对基金业绩影响不大,而68.18%投资者则认为会对基金业绩造成较大影响;另有13.63%投资者选择没有什么影响,4.55%投资者认为不好说。而对“如果你手中购买的基金当基金经理生变你将怎么做”一项调查的结果则显示,半数基民选择赎回,13.64%投资者认为如果基金公司和新任基金经理都不错的话,则不会选择赎回,另有36.36%的投资者觉得不好说,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