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尚未威胁劳动就业
2012-04-25   作者:记者 徐博 王亚光  来源:新华网
 
【字号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25日说,中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2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去年底持平。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就业影响因素增多,全球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影响中国外贸企业吸纳就业;经济增速放缓,也会影响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尹成基坦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指出,中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区间,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依然较快,用工规模增幅较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日益增强。
    以河南省为例,2011年,河南省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为102万,而仅富士康、海马汽车、格力电器等几个产业转移的代表项目,其用工总需求就将近60万,几乎可以吸纳一半的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
    “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对就业影响具有滞后性,经济增速回落对就业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尹成基说,“但从我们掌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企业用工调查等相关信息以及部分省份反映的情况看,一些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等苗头性现象值得关注。”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目前虽然存在诸如经济增长回落等一些不利于拉动就业的因素,但化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很多,例如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等。
    国务院日前批转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就指出,“十二五”时期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家将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保障政策,公共财政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型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倾斜。
    “当前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是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是当前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集中反映。”周天勇说,“在就业人群里,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而近年来每年城镇的新增岗位只有1200万个。“尽管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但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尹成基说,“从我部统计监测及调研情况来看,招工难从沿海向内地蔓延并呈常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技能人才和普工双短缺的特征更加突出。”
    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为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很多地方的技术工人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其中,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达400余万人。
    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为自己在城市里生活的长远保障考虑,从以前的追求有保障的工资到开始寻找有保障的生活。由于子女教育等问题,很多农民工选择用脚投票,离开大城市。
    “发展到现阶段,就业已经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周天勇说,“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扶持这些企业就能增加就业,而这需要工商、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教授认为,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是稳定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而这一选项在中国近年来财政收入增幅很高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中国的职业技术培训水平与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德国大约有8000万人口,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却有4000多所。”郑功成指出,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末,中国共有技工学校2998所。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则人才很难自由流动。”郑功成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力保劳动就业须有劳动法律服务的创新 2008-02-15
· 铜市场的牛市或将经受住中国经济放缓的考验 2012-04-20
· 中国经济放缓或不会对大宗商品市场构成冲击 2012-04-11
· PMI数据缓解市场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 2012-03-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